“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一场)| 万盛乡村好风光 农文旅齐发展

来源:鲁网    2024-09-12 11:59
来源: 鲁网
2024-09-12 11: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挖空了煤炭,还能挖掘啥?资源型城市的“金山”迎来枯竭,如何“回头再来”?重庆南部,万盛经开区谋求转型发展,不仅寻回了绿水青山,也让乡间的风光更加明媚。

今(11)日,“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聚焦万盛,在谈到产业升级转型时,万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袁光灿介绍,当前,万盛经开区经过十五年转型发展,让地区经济实现了“地下到地上、黑色到绿色、单一到多元”的转变,不仅推动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传送菌瓶。王泸州 摄 华龙网发

小蘑菇撑起大产业

走进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除了漫步群山环绕的乡村绿道、看看设施齐备的活动广场,游客还能体验休闲垂钓、水果采摘、农活体验、蘑菇总动员等游玩体验项目。而这个小小乡村,还拥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宜居村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国家级荣誉。

谁也不曾想到,数年前的绿水村还不甚起眼,土地贫瘠,农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微薄,走在村上,黑臭水体、扬尘问题,也难免“煞风景”。随着绿水村开始探索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径,通过土地流转、资源整合,逐步形成了集食用菌种植、生态养殖、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每天,在绿水村,一朵朵蘑菇、一簇簇金针菇在光雨浸润下长势喜人,经当地种植户采摘后运往全国各地,成为食客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内,工人正在转运出口海外的金针菇。曹永龙 摄 华龙网发

带动乡村旅游兴起

丛林镇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一直以来,该镇以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加以培育,依托区位、资源、气候优势,引进了一批食用菌生产企业,打造特色显著、竞争力强的食用菌品牌,持续推动食用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点。

同时,立足“西部地区食用菌生产销售基地和产业集聚中心”这一目标,牢固树立食用菌生产工厂化带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发展的思路,通过集约化、规模化建设提高单产和品质,为丛林镇食用菌产业贴上高科技标签。

在绿水村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的过程中,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入驻,为绿水村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市场资源,推动了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绿水村不仅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带动乡村旅游的兴起,形成了农业、旅游、文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华绿生物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在绿水村建立了大规模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这里生产的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品种,不仅品质上乘,而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深受市场欢迎。企业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食用菌种植,提供技术培训、菌种供应和市场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帮助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截至2023年年底,万盛丛林镇实现年产各类鲜菇6万吨、产值6亿元,占经开区农业总产值的28.9%,特色效益农业效果明显,质优价高,品牌优势逐渐呈现。

当前,万盛经开区通过产业转型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未来,万盛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更加繁荣、富裕、美丽、和谐的新农村景象。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