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而来,从“核”谈起,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来源: 鲁网
2024-09-12 12: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引导青年学生深入了解认识并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的四川轻化工大学军心志愿服务队在白宇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下,于2024年5月10日——2024年7月10日赴自贡市各地大、中、小学校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活动。让广大青少年都参与到从“核”而来,从“核”谈起的学习过程中,并从中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图一:军心志愿服务队成员同现场参会的大学生一同进行合影(卢晓凡 摄)

炎炎夏日,军心志愿服务队队长魏钦积极带领团队成员通过采用线下志愿宣讲的形式,组织开展公开演讲、主题团日、知识竞答、艺术表演、社团交流、校外研学、国防教育进校园等类型的宣讲活动。与此同时,志愿宣讲活动覆盖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大安区、沿滩区等多个地区,受益群众达到3780人次。

图二:军心志愿服务队队长魏钦向参会的大学生介绍“两弹一星”精神(卢晓凡 摄)

在每场宣讲活动开始前,军心志愿服务队成员卢晓凡通过认真筹备活动所需物资,并积极做好宣讲活动前的各项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大学生纷纷参与到这场充满使命感和具有非凡意义的“两弹一星”精神大课堂。此外,卢晓凡还在宣讲过程中担任摄影师一职,通过结合自身专业所学技能,以绘制宣传海报和剪辑视频等方式,让“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在线上也掀起一番学习的热潮。

图三:军心志愿服务队成员卢晓凡在志愿宣讲现场的工作照(廖馨怡 摄)

在大学的教室里,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军心志愿服务队成员陈彩玉的讲述。陈彩玉通过精心制作的 PPT 和生动的视频资料,将“两弹一星”的辉煌历史和背后的感人故事呈现在大家眼前。

同时,军心志愿服务队成员李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核工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能源、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比如,核能发电为我国提供了大量清洁、高效的能源,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核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癌症,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农业方面,核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

图四:军心志愿服务队成员李志在志愿宣讲现场的工作照(卢晓凡 摄)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年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科学家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军心志愿服务队成员母超激情澎湃地说道。

于此同时,军心志愿服务队成员黄子轩向所有与会人员讲述有关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隐姓埋名、艰苦奋斗的先进个人事迹,并号召广大青年应当向前辈们学习,通过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强国复兴事业积极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在场的大学生们内心深受触动,不禁热泪盈眶。

活动现场,军心志愿服务队成员王宇西向所有参会人员解释道:“‘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坚强的精神支柱。”

在宣讲过程中,军心志愿服务队成员王文华语重心长地说道:“‘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意味着要将这种精神存之于心、践之于行。我们要将这种精神转化为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我们不断前进,迎接未来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图五:军心志愿服务队成员王文华和李熙在宣讲活动现场担任志愿者(卢晓凡 摄)

为了让宣讲更加生动有趣,军心志愿服务队成员李熙还组织开展交流互动环节,有“两弹一星”精神知识竞赛、“两弹一星”精神故事汇、猜谜游戏等。同学们热情洋溢,纷纷积极参与,现场活动氛围热烈。此外,李熙还设置“两弹一星”精神学习留言板,让大家写下自己对“两弹一星”精神的感悟和对祖国核工业发展的祝福。

在宣讲活动结束后,担任“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活动志愿者的王强同学内心深受激励与鼓舞,他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六:军心志愿服务队成员刘说正在从事有关志愿宣讲的文案策划工作(卢晓凡 摄)

随后,团队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工作经验分享与总结大会。军心志愿服务队成员刘说通过对团队每名成员在活动前、活动期间和活动后所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逐一汇报与评分,以此激励团队内部成员在后续的宣讲过程中认真做到履职尽责和改进志愿服务的方式方法,最终达到促进团队进步和提升宣讲活动效果的目的。

图七:志愿宣讲活动现场大学生们正在观看中国核工业宣传视频(卢晓凡 摄)

通过开展此次“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活动,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力量,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激励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同时,我们也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两弹一星”精神的伟大和价值,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罗瑞雪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