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烟叶采收的繁忙季。近日,在山东潍坊诸城市百尺河镇王家大村的烟田里,一台小型自动化烟叶采收机正轻松自如地穿梭于烟田间进行着烟叶采收作业。只见,采收机在技术人员的远程遥控下将一片片成熟的烟叶搅下来,通过传送带传输到两边的收集袋中,整个采收过程精准而顺畅,烟叶受到机器的精心“呵护”,完整无伤,破碎率极低。
图为:烟区机械采收现场
“烟叶能够实现机械化采收可不简单,需要烟叶生产全过程的农艺保障。就拿面前的烟垄来说,我们有着严格而又统一的技术标准,高度要到达30cm以上、顶宽35cm、底宽85cm、行距120cm……只有这样才能为烟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为机械作业提供充足的空间。”在烟田现场开展技术指导的山东诸城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百尺河烟站技术员张增辉透过长势浓密的烤烟,指着地里整齐宽大的烟垄介绍说。
农艺是走好烟叶生产“宜机路”的基础。耕整地、起垄、移栽、烟株打顶、成熟采收……针对烟叶生产每一个环节诸城烟区都有一套细致具体、切实可行的技术标准。这些统一的农艺技术标准既是烟叶健康生长的保障,更是实现烟田“宜机化”作业的前提。
近年来,诸城市局(分公司)以烟草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为突破口,聚焦农艺农机结合点,持续优化农艺标准,逐步构建科学合理、重点突出、导向明确的区域统一标准体系,为提升烟草农业标准化作业水平提供了统一的农艺基础。
为实现农艺标准统一,诸城市局(分公司)以培育“中棵烟”为主线,以烟叶优质高效、烟农降本增效为目标,持续优化农艺技术、深入推进烟叶标准化管理,制定《烟草农业综合标准体系》,形成《烤烟整地起垄覆膜技术规范》、《烤烟水造法井窖移栽技术规范》等 86 个覆盖所有烟叶生产环节的技术标准,做到了农艺调整与标准制定同步推进。
在统一农艺标准的过程中,诸城市局(分公司)充分考虑了机械田间作业因素,以烟区地形地貌为基准,围绕育苗、田间、烘烤三大作业场景,以农机作业规程、农艺标准、物资规格三个统一为重点,以实现机械化采收目标倒逼,梳理优化现有机械,优化现有农艺标准,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诸城市局(分公司)针对烟叶生产全环节分类别分层次地提出了不同的农艺要求:对于耕整地、起垄施肥、覆膜、中耕、植保等农机装备较成熟的环节,优化农艺流程,配合相邻作业环节整体提出宜机化农艺要求;对移栽、采收环节,通过农艺农机双向发力,在优化育苗方式、成苗标准、株距、采收次数等基础上,实现农艺农机有效对接。比如,在起垄空间上,地头留出100cm空间作为采收机操作行,方便采收机下田作业;在移栽密度上,进行合理密植,株距45cm较为适宜,方便采收机作业过程中近距离剥离烟叶;在移栽时间上,实行集中时间移栽,同一乡镇5天内完成移栽,全县7天内完成移栽,利于同一区域烟叶集中成熟,方便机械打顶、机械采收。
图为:在地头修建机耕道,便于田间作业
加强烟田的宜机化改造是解决农机“下田难”“作业难”问题的又一关键。诸城市局(分公司)以宜机化为目标,围绕烟区地形、地貌特点和农机作业环境要求,加大烟区布局优化和土地流转力度,在提高连片种植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烟田宜机化改造,明确田块形状、坡度、平整度以及机耕路、沟渠等宜机化指标参数,提出改造技术方案,以土地整理、机耕路建设、烟田水利设施为重点,持续优化了烟田设施配套,改善了农机作业条件。
“统一的农艺标准是打通烟田‘宜机化’之路的关键。我们将在加强农艺端发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机配置水平,进一步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帮助烟区烟农高效作业、轻松种烟。”诸城市局(分公司)局长、经理刘志刚表示。(郑海峰 张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