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天津调水10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天津调水100亿立方米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9-10 15: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10日电 截至9月10日1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天津市调水超1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为天津市调来400万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天津市16个行政区中,15个行政区用上了南水北调水,1300多万人受益。南水北调水的到来,极大地优化了天津市供水格局,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局面,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为天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铁肩担当 守护"三个安全"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积极应对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极寒天气、地震台风、突发险情等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用铁肩担当责任,用忠诚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绽放出新时代南水北调人的无限精彩。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以强化思想意识为引领,以责任落实为主线,全面构建安全防御体系,大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与模式创新,不断提升工程运行效率,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提升水质监测、工程维护等环节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中线公司进一步巩固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成果,建立完善更加完备的现代化工程安全监测体系、更加高效的智慧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更加可靠的信息化应急抢险组织管理体系、更加精准的智能化调度业务体系、更加科学的水质安全监测保护体系,稳步推进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加快AI工程巡检、AI视频监控等人工智能系统的研发应用,完善中线"一张图",打造智能调水中线典范。积极开展各专业、多种类、全要素应急练兵,全面提升工程安全保障水平,研究复杂条件下长距离地下有压箱涵不断水修复技术获评水利先进实用技术,发明有压箱涵渗水修复自动注浆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研发第一代清淤设备并投产使用,为保障供水安全注入科技力量。

中线公司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实施试点现地管理处成本写实、工作写实、运维模式优化调整为载体,推动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生根。以成本实验室为抓手,积极推进提质降本增效,针对工程运行维护成本费用特性,提出相应管控措施,从严控制开支。推进目标成本管理,强化考核激励,激发内生动力。近年来,不断加强企地合作,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市境内工程全部纳入地方河湖长制管理体系,与沿线水厂、泵站建立协调联动和信息互通机制,打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共同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远水解近渴 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清泉奔流,南北情长。天津市地处海河流域尾闾,历史上曾是水资源丰沛地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流域上游大量拦蓄工程的修建和用水量的增加,使天津市入境水量逐渐减少,年均入海水量由140余亿立方米降至10亿立方米左右,加之华北地区连年干旱,天津市逐渐由水资源丰沛地区演变成严重资源型缺水城市。缺水,成为抑制天津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解渴,也成为了天津市的当务之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后,千里长江水,奔流北上,直达津城,有效缓解了供水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保障天津市供水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天津市主要依靠引滦入津工程体系保障城市供水。2004年天津市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实施至2014年正式通水,10年间天津市全面建成以南水北调向中心城区供水工程、滨海新区供水工程为代表的引江供水工程体系,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同步建成同步发挥效益,实现全市经济核心区域引江、引滦双水源保障,有效化解了城市供水"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的矛盾。

截至9月10日1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安全平稳运行超3560天,累计向天津市供水100亿立方米,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南水已经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10年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范围不断扩大,2023年7月1日,通过子牙河北分流井向西青区杨柳青水厂供水,彻底解决了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辛口镇及张家窝镇的用水低压问题,在满足原供水区域用水需求的同时,为天津市红桥区、北辰区等潜在供水区域提供保障。

目前,引江供水体系已覆盖天津市16个行政区中的15个(除蓟州),天津市逐步形成引江、引滦"一横一纵"输水干线为骨架,于桥、尔王庄、北大港、王庆坨、北塘五座水库互联互通、互为补充、统筹运用的供水新格局,为推动天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和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改善农村供水条件,天津市自2002年开始先后实施了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和管网改造工程,实现农村供水从无到有,初步改善了农村地区供水条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天津市把改善农村供水水质作为重要议程,提速加力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通过建设集中供水厂,新、扩建水厂,新建和改造配水厂,铺设输配水管网等措施,逐步用引江、引滦优质外调水替代农村地下水源,彻底解决部分农村供水饮水型氟超标问题。

复苏河湖生态 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天津市河网水系密布,河湖湿地众多,水环境是全市重要的生态载体,但受水源短缺限制,生态用水长期存在缺口,河湖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天津市提供生活、生产用水,除缓解天津市城市供水紧张局面外,还有效置换出长期被挤占的生态用水,为天津市改善水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

自2016年起,天津市率先实现对海河、子牙河、北运河等中心城区重点河道常态化补水,并带动相关二级河道实施水体置换,彻底改变以往补水周期短、河道水位低、循环力度差的状况,海河等重点河道水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提升。

天津市持续加大重点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力度,加快推动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区水系建设,大力实施独流减河倒虹吸等工程,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提供水源保障。实施大运河天津市段生态修复,打通北部潮白新河、青龙湾减河向北运河补水通道,为天津市南北运河提供充足水量,并孕育出北运河郊野公园、北运河桃花堤、南运河"天子津渡"遗址公园、南运河御河景观等一系列大运河主题文化公园,传承和彰显了天津市悠久的运河文化。积极推进北大港湿地生态修复,北大港水库蓄水量由干库状况增加至1.88亿立方米,水面面积由不足30平方公里增加至120平方公里,水库及周边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湿地保护区内监测到鸟类超过276种,生物多样性得到极大丰富。依靠充足生态水量的保障,天津市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2023年全市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60%,为历史最高水平,劣Ⅴ类水体全部消除,12条入海河流水质总体达到Ⅳ类以上,百姓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达沃斯论坛、世界智能大会、第十三届全运会等众多顶尖会议、重大活动顺利开展,充分展现了天津市北方水城的优美环境。

节水优先 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

南水北调来水在完善天津市供水格局的同时,也促进了水资源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天津市秉持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充分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深化计划用水管理,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

天津市每年根据全市水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目标,在保证生活和工业生产正常用水的前提下优化配置,编制下达《天津市城镇用水节水计划》。不断创新计划用水管理模式,增设预警机制,对有超水迹象的用水户提前预警。建成重点用水户在线监测平台和取用水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非农业取水项目和大中型灌区取水口实现计量全覆盖,地表水50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5万立方米以上取水项目在线监测率达到86%,及时掌握全市重点用水单位用水动态,提升节约用水管理和决策水平。

天津市在医药、电子、石化等行业均投入大量资金改造节水设施,中沙(天津市)石化有限公司首批被命名为国家水效领跑者,通过提高循环水系统浓缩倍数、延长超滤反洗运行周期、污水回用等措施,以及乙烯装置低压凝液管线改造,优化循环水粘泥剥离、水冲洗、化学清洗、预膜操作,年节约水量128万吨。在生活用水方面,天津市各医院、高校全面采用IC智能洗浴设备、直饮水付费饮用设备。天津大学海教园校区建立多水源开源节流体系,合理配置水源,实现分质供水,同时充分考虑雨水积蓄与回用,节水成效显著。

截至2023年底,天津市建成节水型企业(单位)1963个,节水型居民小区1806个,全市16个区全部完成了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部市管机关及50%以上的市属事业单位已建成节水型公共机构。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立足"三个企业"功能定位,不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自觉践行让中国人喝好水用好水的使命追求,全面加强已建工程调度运行管理,守牢南水北调"三个安全",全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