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个!自贡恐龙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来源: 鲁网
2024-09-10 14: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入选第二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编号137号)为四川首个。

9月3日,在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传来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0地入选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这不仅是一次地理学上的壮举,更是对中华民族自然遗产的一次全球性致敬。

入选!中国的十分之一“地质遗产是忠实记录地球46亿年演化历史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料,对开展地理环境变迁、矿产资源勘查、生命起源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地质遗产地则是指拥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或地质过程的关键区域。”新闻发布会上,国际地科联国际地质遗迹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建平介绍。“最高”科学相关性、“非凡”地质要素过程的“关键”地点、可作为“全球”参考、独一无二、“最佳”代表,并/或对历史上地质科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这是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的筛选标准。

“能够进入名录,代表该地质遗产地具有国际最高地学价值和研究水准,并得到了有效保护。”张建平说,这是一项高级别、高专业水准与巨大影响力的国际品牌与荣誉,包括了地层学与沉积学、古生物学、火成岩和变质岩石学、火山构造地质学、矿物学等9个地球科学领域,遴选标准严苛,入选程序严格。

“早在2022年,我们就参与了全球首批100个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申报。”申报主要参与者、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部馆员李毅告诉记者,占地约7万平方米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一直由该馆保护管理。2023年3月,该馆再次填报并提交资料,申报领域为古生物学。

据悉,第二批参与遴选评估的专家从首批的34个增加到89个,候选地从首批的56个增加到64个,评估意见多达714项。经全球17个国际组织的700多名专家提名、全球地学领域顶级专家评选,并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最终认定,来自53个国家的100个地质遗产地入选。

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质遗产资源,随着地质科学事业快速发展,我国地质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国际学术合作持续深化。我国共有10个遗产地参与本次申报,其中,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桂林喀斯特3地入选。

从2022年启动申报工作到2024年申报成功走了近3年,而对这片地质珍宝的守护自贡已经持续了52年。

恐龙,是人类对远古永远的惊奇和遗憾。1972年,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的发现,拉开了这一世界级“恐龙公墓”发掘、研究和保护的序幕。1987年,自贡依托该遗址建成了自贡恐龙博物馆,成为亚洲首个专题恐龙博物馆、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近3年累计接待观众267万人次。

这里是最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群遗址。截至目前,已发掘出200多具恐龙和其他脊椎类动物,不仅填补了世界恐龙演化史上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稀少的短板,也为世界恐龙早期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化石材料:如世界上已知的最原始的真蜥脚类恐龙——李氏蜀龙、世界上有可靠记录的最原始的新蜥脚类恐龙——董氏大山铺龙、世界上公认的最原始、保存最完整的剑龙——太白华阳龙等。

这里是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到似哺乳类、哺乳类,几乎涵盖了侏罗纪时期所有陆生脊椎动物门类,具有生物演化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研究命名了古脊椎动物26属29种,包括蜥脚类、基干新鸟臀类、剑龙类、鱼类、两栖类、龟类、鳄类、蛇颈龙类、翼龙类和兽孔目类,其中被列入首批国家重点保护化石名录的有15种。“这是独一无二的地球记忆,让世界看到了美丽中国!”自贡恐龙博物馆馆长曾小芸坦言,此次入选,代表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在科学价值、保护措施和研究水准等方面,都得到了国际认可,在宣传宜居地球、生命演化、古生物魅力等科学知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这份大自然的馈赠,自贡正在思考如何在开发利用、发展当地文旅业的同时,确保这些宝贵遗产得以永续。

寻找隐藏的“神秘宝物”、与地质专家面对面、亲自动手完成恐龙骨骼拼装……8月24日,26名青少年化身科考员,沉浸式夜游自贡恐龙博物馆,上演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自贡版”。

这项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夜游活动“穿越侏罗纪·恐龙奇妙夜”,博物馆已坚持做了9年,既拉动地方夜间旅游经济,也顺应民众需求,填补游客夜间游览的空白。而在去年正式开放的“探秘馆”内,一面长50米、高8米,国内最大室内侏罗纪地层剖面,尤为壮观。这样的地层剖面除了反映恐龙的埋藏环境外,还包含沉积旋回、岩石层理、地层尖灭、岩石结核、球状风化等众多典型沉积构造和地质现象,非常适合用于地学科普。在地质剖面上,运用3Dmapping技术,将地质剖面化身为演绎的幕布,一旁的楼梯则“变身”座椅,孩子们可以在此身临其境地来一场科普课。

入选名录并不只是荣誉和招牌,而是要考虑如何扎实地将地球遗产转化为知识财富造福人类。“保护是基础,研究是关键,合理应用是核心。”曾小芸表示,将继续探索更多好的方法,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保护、传承、利用好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建立恐龙数字博物馆;继续加强与国际地质科研合作、交流互鉴,助力自贡恐龙文旅名片绽放光彩。

“我们正在实施保护项目,积极争取和参与多项与古生物化石保护有关的项目,如四川省典型地质遗迹保护与监测项目、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调查勘探项目等;积极与高校合作,研制出新型纳米二氧化硅等材料,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古生物化石保护。”曾小芸说。

自贡,这座世界地质公园拥有地质遗迹103处,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5处、国家级7处。同时,建成了自贡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信息数据库、化石标本和文物数据库,实施了恐龙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及展示利用项目、盐业历史博物馆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等重点项目,运用数字化、智慧化手段,生动讲述着地质遗产保护的“中国故事”。(周姝)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