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安全建设框架首次公开,以纵深防御架构护航企业云上业务增长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9-09 15:51
2024-09-09 15: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6日,2024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数字安全专场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腾讯安全副总裁、腾讯云鼎实验室负责人董志强出席专场,首次公开腾讯云平台自身安全建设框架。

董志强介绍道,腾讯云在全球维护超过150万台服务器、各类云服务云资产总量超过1.4亿,多年的云安全治理实践下来,多年以来已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云平台高安全等级架构。“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单位、央国企都在建设自己的私有云,预计国内规模亿以上的大型私有云会在1000朵以上,但是对于如何保障云平台的安全性,业内还缺乏参考标准。我们也致力于把自身高安全等级架构的实践分享给行业用户,促进安全水位的提升。”董志强表示。

攻防升级

无限战争下的“假设损失”原则

云平台长期以来都面临外部攻击和内部缺乏有效治理的威胁,不断涌现的各种新技术如大数据、大模型、IoT等,一方面带来新的生产动力,另一方面也导入了新的威胁面和安全问题;DevSecOps这类新研发模式的广泛应用也让传统的安全规范流程失效。此外,云计算按需使用的订阅模式和责任共担模型,也使很多组织中的成本模型、责任矩阵和合规流程发生了变化。

长期以来,企业安全部门面临两个核心痛点:一是无法理顺安全建设和业务发展的关系 ,“当天业务很重要,安全的事儿过两天再说”成为常态;二是无法量化安全建设的价值 ,无法从组织内部获得足够的资源和预算支持。

“网络安全是一个业务和组织发展的命脉,我们要把安全和组织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董志强表示,“以往的观念认为安全建设要尽善尽美,既然已经有所投入了就应该有兜底的能力、应该不出事,实际不是这样的,安全是一场无限战争,我们要在有限成本上做假设损失的原则。”

在这种“假设损失”的安全思维下,腾讯在内部提出高安全等级的云安全架构,通过这个目标来牵引全局安全工作,高安全等级架构遵循几个治理准则:

对资产进行分类分级 ,把有限的成本和资源优先投入到必要业务和必要安全机制上去,来实现安全投入ROI的最大化;

战略对齐和价值呈现 ,改变过去安全和业务分离甚至对立的理念,建立安全工作和业务发展协同的流程体系,建立全员为安全负责的组织治理和协同文化;

“假设损失”条件下遵循必要的安全技术原则 :尽可能对系统和业务嵌入“默认安全”的配置;采取”零信任“的思维,对于权限和特权进行更合理的分配和管控,降低人为风险;对于配置的各类安全机制,进行实效性验证,通过多种技术来多层验证我们的安全策略是否在真实发生保护左右;另外在合适的场景下,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也可以辅助使安全运营的效率和效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经过长期实践,腾讯云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治理框架,保障了腾讯云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转。目前,腾讯云在全球维护超过150万台服务器,各类云服务云资产总量超过1.4亿,获得了400+合规资质的认可。

高安全等级架构

构建“看得见”的云上安全

“‘看得见的安全’——即安全首先要被发现,发现并确定这些风险,并且安全策略和安全措施、处置响应也可以看得见,这样才能获得云上百万用户信任。”董志强表示。

为了构建“看得见的安全”,腾讯云自下而上为云业务自身和租户安全构建了纵深防御的体系,形成了一套具备可复制性的高安全等级架构。董志强结合实践案例,重点分享了高安全等级架构的三个核心理念:默认安全、纵深防御和智能提效。

在默认安全上 ,腾讯云从云底座操作系统和虚拟化平台进行安全加固、权限管理、密钥管理升级、配置核查、网络和应用隔离等角度入手,来保障云产品的默认安全和云平台的默认安全,包括不限于对云底座操作系统和虚拟化平台进行安全加固,通过硬件虚拟化隔离和安全操作系统确保底层安全可靠;在根秘钥防护上做了安全改造,最终实现一个腾讯云客户一次登录态一次随机根秘钥,并实现有状态令牌防止秘钥泄露生成SKEY等;通过XSPM来检测账号是否开启MFA,通过开启MFA多重身份验证,提高身份的对抗成本,针对身份攻击开启有效拦截等。

此外,腾讯云很早就开始践行“安全左移”理念,通过安全组件嵌入、软件成分管理、自动化代码检查和安全有效性测试,层层卡口尽早发现和处置风险,实现“出厂即安全”。

在纵深防御上 ,腾讯云从网络边界、身份边界、资源边界等维度全方位构建了数据安全边界,多种安全机制互补,有效保护租户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有效降低客户数据泄露事件的发生。

在智能化安全治理实践上 ,腾讯云通过对敏感数据流动路径的全过程管控,能快速识别敏感业务数据分布,建立“数据安全地图”,实时掌握数据流转链路,全局监控数据安全风险,有效联动分析和应急响应,实现端到端的数据安全风险控制。

通过自下而上形成的这6道防线,腾讯云真正实现了让安全“看得见”—— 比如7月份刚刚发生的一起事件,腾讯云安全团队每天需要应对超过800起,每一起的平均检测研判时间在4分钟,45分钟内分析溯源并且完成对攻击行为的阻断遏止,有效地保障了云上百万用户的业务安全。

腾讯安全云鼎实验室长期专注于云领域前沿安全技术研究与创新,并持续向行业输送经验和方法。2021年,云鼎实验室发布业内首个云安全攻防矩阵以及云原生安全全景图;2022年,云鼎实验室将云上攻防实战经验集结成《云上安全攻防实战手册》并公开发布;2023年,云鼎实验室牵头编制了全球首个云渗透测试认证专家课程。

云平台的安全性需要持续投入建设和多方协作,腾讯安全也呼吁生态共建,监管部门、云厂商、安全厂商、租户等多方协作,共同提升云上安全水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