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区开启食品安全“非现场检查”新模式

南京栖霞区开启食品安全“非现场检查”新模式

来源:中国日报 2024-09-09 11:0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9日电(记者 程钰)2024年8月16日,南京市栖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仙林分局会议室内,2名执法人员端坐在电脑前,大屏幕上显示着仙林街道某家餐饮店厨房的情况。工作人员着装整齐,正在进行食品加工,餐饮店负责人按照法规要求,对后厨食品加工过程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向执法人员展示部分食品原材料索证索票,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随时进行精准抓拍。这场点对点视频“非现场检查”过程非常顺利,约10分钟即完成了全部检查,极大地提高了检查效率。

近年来,栖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创新,组织专家力量开发了“食安栖霞智慧支撑平台”。该平台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技术,实现了执法人员与检查点位的点对点视频连线,开展食品安全“非现场检查”。平台为栖霞区市场监管局37名执法人员,18691家食品经营单位设置了账号,区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性质,按照食品安全检查要点分别开展检查。执法人员与食品经营单位通过“食安栖霞”小程序开展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形成整改事项,督促企业完成问题整改形成闭环。截至目前,“食安栖霞智慧支撑平台”已完成检查58家,发现问题235个,被检查单位积极进行整改,已全部整改完成。

“非现场检查”结束后,执法人员对本次检查进行总结,指出存在问题及整改事项,并以文档形式进行下发,餐饮店负责人的企业端小程序上则立即显示出待整改的事项清单。餐饮店负责人表示,“非现场检查”很方便,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不造成消费者的误解,充分考虑到了餐饮店的实际经营。

目前基层市场监管分局普遍面临着辖区范围大,食品生产经营分散、数量多,投诉举报量大,执法人员少,食品安全监管压力大的现状。栖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车金楼表示:栖霞区将持续下大力气推进食品安全非现场监管改革,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数据多跑路,让执法人员少跑腿,开展线下线上一体化监管。未来还将进一步探索“互联网+智慧”监管技术,推进食品安全向智慧化监管转变,减轻执法人员工作负担,提高监管效率,服务好经营企业,打造“无事不干扰”,监管与服务并进、部门与企业共赢的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