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陈熺 通讯员 李庆华 王一霖)“‘尽头路’变为‘起点路’,串门、赶场、种地、收粮,太方便了。感谢,感谢!”在遵义市务川县涪洋镇前进村冯家组正紧张施工的马路前,村民冯圣喜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对现场查看马路修建进度的中国航天科工十院(以下简称“十院”)航天风华驻村工作队队员陈晓龙一个劲道谢。
陈晓龙与冯圣喜在马路边开心的交谈
这条长1.2公里,凝聚着十院航天风华原驻村第一书记季厚琪与现驻村队员陈晓龙两届驻村人深情的“接力路”,在10月中旬完工后,将彻底改变冯家组89户村民近400人多年仅靠一条2米多宽窄路出行的状况,届时村民的辣椒、鸡蛋、猪肉等农副产品将比原来快1个多小时运抵市场,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对原路“尽头”住户的冯圣喜来说,这条以他家门口为起点的新路,将通往更加美好的前方。
“水路”问题,是多数驻村干部要解答的第一道题。在黄都镇三合村、桂花村,涪洋镇前进村,都是通过针对性的建池、修坝、开沟等举措,解决了当地部分村民饮水或田地灌溉难题。
十院群建精密派驻黄都镇三合村第一书记冉波说,以前三合村马家屋基的6户村民居住在半山腰,饮水主要靠“下山挑”,通过他多方筹措相关资金修建蓄水池,解决了这6户村民的饮水难题。他还组织对2条年久失修的沟渠进行翻新,将村民30亩“靠天田”,变成旱涝保收田。
张朝政帮村民提水泥桶
黄都镇桂花村的沟渠边,十院梅岭电源派驻村里的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张朝政提着水泥桶忙活着。“新建的这条800米供水沟在下月上旬完工后,将彻底解决50余亩农田灌溉问题。”在已建好的拦河坝上,张朝政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说。
“我们在前进村组织实施的‘水网工程’,将在下个月底完工。”陈晓龙介绍,到那时300多名村民饮水将由原来一个蓄水池集中供应“天然水”,变为“分别入户”的自来水。“以后吃水更方便更卫生。”村民们对即将改变的饮水方式充满期待。
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桂花村、三合村、前进村因地制宜,各施高招,打通了“产业路。”
“我们积极与黄都镇镇党委沟通,统筹资源,努力做大‘黄都大米’品牌。”张朝政展示着新设计的大米包装袋介绍。水稻作为桂花村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以前收获后由农户自己联系售卖,存在规模小、形式散、质量不一、价格低等问题。张朝政针对实际提出“打造品牌提升效益”思路,并通过统一验收、包装、销售等方式,将每斤大米价格从4元提升至7元,桂花村大米销售量由不到2万斤提升至3万斤以上,且“黄都大米”正逐步推销至遵义市、贵阳市范围市场。同时,他将“菜油”作为第二张产业名牌,积极鼓励村民开展油菜种植,并会同村两委为村民提供种苗、榨油、销售等支持。今年,桂花村统一加工的1500桶菜油在务川县、遵义市等市场销售一空,改变了以前村民自产自销的模式。
“秋来五谷丰,高粱别样红。”在田间地头,看着一片片进入收获期沉甸甸的高粱穗,冉波激动地脱口而出。三合村原以种植玉米为主,针对玉米经济效益较低、管理相对要求较高的情况,冉波提出打造“高粱产业”。他积极与相关公司联系协调,在解决种子、种植技术的基础上,签订收购价,解决村民最担心的卖粮难题。“去年种植600多亩,每亩产700斤左右,每斤3.8元。今年种植近1000亩,占全村田地总数的1/4,合同收购价每斤3.5元,但实际收购价基本与去年持平。”在高粱田边,冉波算起“细账”。尝到种高粱“甜头”的三合村村民表示:“比种1斤1块多钱的玉米划算多了,明年我家再腾出4亩地种高粱。”
“小米椒,我们村未来的‘大产业’。”在用自己的车帮助村民将辣椒运往加工厂的途中,陈晓龙介绍到。在原有规模基础上,陈晓龙逐步拓宽小米椒种植面积,积极与县农业农村局联系协调,从辣椒的播种、育苗、选苗、种植、管理等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持,并与相关企业对接,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让村民吃上“定心丸”。“去年全村种植近950亩,按照保底收购价1.5元一斤,产值达350多万元。今年种植1100多亩,涉及200多户脱贫户,每斤价格将达3元……又是一个丰收年。”陈晓龙脸上满是笑意。
冉波帮助村民将葡萄装箱
说起在驻村工作中难忘的事,他们三人或激动、或欣慰、或满足。陈晓龙说,他之前帮忙联系而得到高中捐资助学的张小林,当收到他考上理想大学喜讯时,“就和自己当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样激动。”当帮村民联系好外地客户和运输车辆,并将7400斤新鲜葡萄连夜装箱装车发运后,看到村民脸上焦急的神色被开心笑意代替,冉波说:“再累也值了。”当通过夯实村党总支基础工作、强化党纪学习教育、创新共建活动等系列举措,将村党总支年度评比排名靠后提升至第2名时,张朝政说:“努力付出就会有回报。”
陈晓龙、冉波、张朝政,他们只是十院在务川县12名驻村人员的代表。他们虽有着各自的姓名,但同时拥有相同的名字——十院驻村干部;他们来自十院所属不同单位,却将深情和汗水撒在相同的地方——务川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他们驻在不同的村里,却担负着相同的职责使命——助力乡村振兴。
履行社会责任,情系乡村振兴。十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勇担强军首责的同时,十院把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要社会责任抓紧抓实。坚持党建引领,结合自身优势和帮扶村自然资源,积极投入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既抓好特色产业打造、人才培养等长远之事,又解决好村民饮水难、农产品外销难等眼前急事。“我们始终满怀深情、真帮实助,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践行使命、贡献力量、彰显担当。”十院驻村干部说。
一审:罗晟鸣
二审:何秋怡
三审:杨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