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其行业内在的深层次与结构性挑战日益显现,施工市场的承包环节更是乱象丛生,导致建设工程领域的纠纷案件数量持续走高,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其中,事关实际施工人的权益保护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为了深入探究并寻求解决之道,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实际施工人权益保护调研团在寒假调研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暑假时间开展了专题性、针对性的调研活动,围绕建设工程实际施工人权益保护问题,实地走访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宿迁市司法局和响水县法律援助中心等相关部门,通过实地考察和线下交流,对实际施工人的维权困境及纾解之策展开细致的考察与剖析。
二、访谈剪影
(一)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
7月22日,“实际施工人权益保护”研究团队赴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走访调研,与王雷庭长、王猛庭长进行了访谈。在访谈过程中,团队成员对实际施工人在工程款支付、工程结算,劳务报酬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初步思考和建议。两位庭长详细分享了他们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和经验教训,他们指出,是实际施工人作为建筑工程领域的弱势群体,其权益保护问题一直是法院执行工作的重难点。随后,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优化执行机制和加强救助与救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团队成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和可行性的建议,得到了法院执行局工作人员的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
图为“实际施工人权益保护”团队在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
(二)宿迁市司法局
团队成员在寒假期间已有与司法局工作人员调研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解决实际施工人的现实权益问题,于7月30日上午赴江苏省宿迁市司法局走访调研,章银银处长、李想处长等参与了访谈。学生团队围绕实际施工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框架、执行机制、司法救助与救济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章银银处长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逐一进行了详细解答。同时,李想处长强调了法律法规在保障实际施工人权益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指出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痛点,如证据收集难、被执行人财产查控难等。针对这些问题,司法局正积极探索创新解决路径,如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执行效率,加强跨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等。
团队成员认真聆听,积极记录,并就访谈中涉及的问题与司法局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团队成员结合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从立法完善、执行机制创新、司法救助加强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图为团队成员在宿迁市司法局
(三)响水县法律援助中心
8月20日,团队成员赴响水县法律援助中心调研交流。团队成员了解到法律援助律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如何运用专业知识为实际施工人等若是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同时,成员也提出了加强法律宣传与教育、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和强化监管与执法等合理性、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并得到工作人员的认可。
图为团队成员在响水县法律援助中心
三、实践总结
实际施工人作为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一员,其权益的保障直接关系到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的整体和谐稳定。团队以江苏省宿迁市为抓手,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实际走访宿迁市法院执行局、宿迁市司法局、响水县法律援助中心等相关单位,深入了解了我国司法体系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的运作机制和成效,同时收集了大量关于实际施工人权益保护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也初步探索了提高法律援助效率、优化执行程序等可能的解决方案。团队成员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尽管我国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执行难、法律援助资源分配不均等,了解到需要进一步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劳动者权益保护中的难题,加大对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等完善方法。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对司法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坚定了为弱势群体发声、为公平正义努力的信念。未来,将继续关注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积极参与相关法律实践活动,为构建更加和谐、公正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郑欣然 刘祖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