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载共筑梦 创新求索谱新篇

四十五载共筑梦 创新求索谱新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9-02 14: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时光无言,梦想无垠。从1979年到2024年,一段厚重的时光,一个攀登的高度。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发展道路,将自己的青春、智慧挥洒在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事业中,攻坚克难,拨云见日。

承时代之命 筑大国重器

1979年8月25日,中铁电化局三公司在中原大地诞生,用45载的不懈奋斗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创造了独属自己的荣光。普速、准高速、高速,四十多年来,公司一笔一画,精雕细琢,将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纵横南北,贯通东西,让朝发夕至、日行千里的“中国速度”成为国人的骄傲。

在一批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中铁电化局三公司积累、总结、形成了适用于不同气候环境、地质条件、轨道结构类型,涵盖时速250至350公里的高铁综合施工及关键装备成套技术,填补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系列空白。从最初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到自主研发,中国高铁仅用5年时间完成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式转变。2023年公司承建的雅万高铁,作为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的第一单。

怀工匠之心 建典范工程

2009年,中铁电化局三公司倾情投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打造企业发展新支柱。秉承为国家提供绿色智能轨道交通产品和服务,为品质生活提速的电气化使命,公司辛勤深耕十余载,积累了丰富的轨道交通四电系统建设经验。在郑州、厦门、深圳、洛阳、济南、广州等城市的地铁建设中,根据每座城市的特点,量身定制施工方案,绘就了一幅“从0到1,从1到N”工艺质量进阶提升的发展图谱。

中铁电化局三公司建成郑州城区八条地铁线路。地铁站后四电系统施工工艺从1号线、2号线的“探索”,到5号线、14号线的“突破”,从4号线、城郊二期的“定标”,到10号线、17号线的“融合”,再到12号线的“智慧”,为郑州乃至全国站后“四电”施工工艺工法、施工流程提供了参考模板;建成厦门地铁2号线,通过中国首条海底隧道,将海沧新城与厦门岛内中心连接起来,使厦门正式进入“换乘时代”;建成洛阳地铁2号线,拉通了洛阳火车站、洛阳龙门站两大综合交通枢纽联动,使洛阳成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中首个开通双地铁的城市。

走创新之路 促转型升级

40多年来,从蒸汽到电力,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中国高铁建造技术不断迈向智能化、信息化。“四电”工程作为高铁的“大脑”中枢,其工艺工法标准日益增高。中铁电化局三公司与时俱进,在核心专业上革故鼎新、不断精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在郑万高铁河南段的建设中,依托BIM技术建立起“四电”全系统模型,以更宏观的视角俯瞰整个系统工程,创造了世界首次在高铁“四电”建设领域BIM技术全覆盖的历史。在川南城际的建设中,大力推广四电智能建造技术。使信息化管理平台、智能化装配、工业产品智能制造、智能检测试验、智能运维等四电智能建筑成果首次通过观摩交流会走进大众视野。在兰张高铁兰武段的建设中,创新应用“数字化首件”BIM技术,在项目实施中真正做到了“先试后建”。

今天,中铁电化局三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一家轨道交通技术密集型综合企业,不仅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等7项总承包资质,铁路电务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壹级等8项专业承包资质,还具备年完成建安70亿元的施工实力。通过一个个精心建造的工程,公司先后赢得了河南建筑施工企业综合实力50强单位、河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等诸多荣誉。

中铁电化局三公司将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词,进一步拓宽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精心建造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绿色集约、智能先进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全力推动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图片由叶桦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