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应急救援基层行”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启动。此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主办,国家消防救援局,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等组织实施。
8月28日至9月7日,来自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等10余家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骨干记者将分为两组,赴北京市、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河南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应急救援队伍基层一线实地采访。
记者团的首站目的地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所属国家地震紧急训练基地。国际救援与合作部负责人李立,综合培训部副主任王念法、培训教官何红卫,应急搜救部工程师高博伟就中心具体情况向记者团作了详细介绍。
搜救中心是应急管理部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救援队的重要组成和支撑单位,曾是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组成单位,承担埋压人员搜救、灾情获取、专家评估、技能培训、信息支撑、综合保障等任务。
“我们中心承接的都是最为急难险重的任务,致力于打通救援最后一公里。”王念法说。除此之外,中心充分利用自身人员、技术、经验和基地的平台优势,积极服务应急管理国际合作工作大局,紧密围绕“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的相关举措,在多边和双边框架下为其他国家提供应急救援培训,安排到访交流和组织联合演练等活动。
2023年10月,该基地正式挂牌“一带一路”地震救援培训基地
8月19日至23日,搜救中心承办的亚洲合作对话机制城市搜索与救援研讨班在京圆满结束。来自韩国、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卡塔尔、老挝、马来西亚、蒙古、缅甸、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泰国、文莱、印度尼西亚等13个国家的20名外籍学员参与了培训。
亚洲合作对话机制城市搜索与救援研讨班学员和中心工作人员合影
据介绍,搜救中心按照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INSARAG)标准,结合中国地震灾害救援实际,开展中国国际救援队能力建设,确保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9年、2014年、2019年以优异表现通过了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能力分级测评和2次复测;同时为中国救援队的能力建设提供了核心的人员与技术支持,保障了队伍在2019年首次顺利通过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能力分级测评,使中国成为亚洲首个同时拥有2支国际重型救援队的国家。
2004年成立以来,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共牵头或参与地震、地质灾害、洪涝、重大事故等现场应急任务116次,国内外地震、地质灾害、热带气旋、洪水等救援任务23次,营救出深度埋压、救援难度大的幸存者70余人。
李立(前右二)在土耳其救援行动执行国际救援协调任务
记者团还实地探访了基地内的训练场地,登上一座模拟废墟,与水平地面呈19度角的倾斜楼体,使得攀登非常困难,且会出现头晕目眩的症状。通过身临其境地探访,记者团进一步了解了应急救援人员的训练环境。
基地内的救援训练用废墟楼
综合培训部救援技术培训教官何红卫带领记者团实地探访训练场地
据了解,基地不仅进行专业救援人才的培训,也经常对公众举办开放日,鼓励公众走进基地,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常识。通过模拟多种灾害现场和救灾环境,能让公众身临其境地体会地震发生时的状况和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的营救、处置、指挥等行动内容。
基地工作人员向记者团介绍中心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