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探寻文物保护新路径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8-28 15:37
2024-08-28 15: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所有石刻造像的总称,迄今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刻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其中尤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最具特色。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大足石刻近年来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20年12月,大足石刻研究院成功申报的《大足石刻中小石窟保护设施建设项目计划书》获批立项,标志着大足石刻的保护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该项目覆盖石窟点69处,从管理机制、本体保护、安全防范、环境整治、设施配套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改善了中小石窟的保护管理现状。截至目前,已有37处中小石窟的保护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它们如同镶嵌在山野乡间的“艺术明珠”,闪耀着历史与文化的光辉。

大足石刻的保护工作离不开专业人员的辛勤付出。早在2008年至2015年间,大足便实施了“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历时8年,克服34种复合病害,成功修复了千手观音造像,开创了我国大型贴金彩绘不可移动石质文物保护修复的先河。这一工程不仅展示了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在文物保护领域的雄厚实力,更为后续保护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后,大足石刻的保护工作持续深入,先后完成了石篆山摩崖造像抢险加固工程、北山168窟抢救性保护工程、宝顶山结界造像抢险加固保护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有效改善了石窟寺的保存环境和保护现状。特别是宝顶山大佛湾水害治理工程的成功实施,采用截水帷幕、地表排水、竖向泄水等先进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卧佛”渗水问题,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赞誉。

目前,大足石刻的保护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宝顶山摩崖造像圆觉洞综合性保护工程、妙高山抢救性保护工程、北山北段水害治理前期勘察研究等多项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或即将竣工验收。随着这些工程的推进,大足石刻重大险情将得到基本消除,为子孙后代留下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的保护工作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负责的表现。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大足石刻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