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4年多,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主体结构建设已完成九成多。施工团队打造“智慧建造平台”,采用“盖挖逆作”法,提高了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建成后,将助力推动实现京津冀地区“1小时交通圈”。(据《人民日报》8月21日报道)
交通先行,织就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速通道。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推进,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战略的具体实践。工程建成后,将极大地缩短北京与天津、河北及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实现15分钟直达首都机场、35分钟到达大兴机场和唐山、1小时通达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目标。这不仅为商务出行、旅游观光提供了极大便利,更为区域间的人员流动、生产要素共享、产业协作开辟了高效通道,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注入了强劲动力。
紧贴需求,铁路服务支撑区域一体化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铁路紧密结合区域铁路运输特点和百姓交通需求,科学规划、精心组织,不断优化运输组织方案,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实现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与“八线交会”,副中心站将成为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极大地提升区域交通的便捷性和通达性。同时,路地强化沟通协调,共同推动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区域一体化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
站城融合,促进副中心及周边地区全面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不仅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项目秉承站城融合理念,将交通枢纽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致力于打造集约复合的城市活力中心。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副中心站周边将开发总面积约139万平方米的办公、商业空间和酒店、住宅等配套设施,形成“三轴三带、一心多点”的空间结构。这不仅将促进副中心承接北京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还将加强与雄安新区的联系,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不仅为区域交通一体化提供了交通支撑,更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随着工程的持续推进和投用,我们期待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蒋峥嵘、李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