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镇希塘村大礼堂对面有一家卷烟零售终端叫祥清百货。经营店铺的是一对60多岁的夫妇,老板汤爱祥和老板娘陈爱清。1999年两夫妇从开店起就买下了现在经营的这四间店面,开店至今也有20多年。岁月见证了店主夫妇将一家传统食杂店蜕变为希塘村的社区小中心,每每有村民来店里买东西时,他们都爱和老板娘陈爱清聊上一会儿再走,唠唠家常,听听老板娘的生意经。
乐于助人 传递每一份真善意
“爱清,经理说要换新平台订烟了,你教下我怎么用,我这年纪大了,又不知道怎么办。”“你看,其实还是从原来我们订烟的地方点进去,就是原来的卷烟订货变成移动订烟了呢!”陈爱清正手把手教周松青如何用钉钉登录全国统一订货网站平台。
图为老板娘陈爱清(左)指导周松青(右)使用全国统一订货平台
周松青今年86岁,是希塘村年纪最大的卷烟零售户,没有老伴和小孩,独自一人守着一家小店。自从改成手机订货后,每次订烟周松青都会到爱清店里,陈爱清指导他订好每一次烟。有时候烟款不够,陈爱清也会帮他去镇上存烟款。
今年7月,全国统一订货网站平台启用,因为登录密码变复杂了,很多客户切换不了大小写。爱清是最先完成密码修改和网站登录的,她也和附近的卷零售客户说,要是操作不来可以找她帮忙。于是,希塘村的卷烟零售客户便纷纷前往爱清店里找她帮忙。这个炎热的7月,爱清成为了希塘村的网红“老师”,帮助了近20个零售客户顺利登录订货网站。
有时候进店的人看到也会问她“爱清,你店里生意这么忙,还要帮这个帮那个,你累不累呀?”
“有啥累的,我喜欢帮助别人。”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确是温暖人心。
生态叠加 打造一刻钟生活圈
“爱清,我的快递在哪里?”“大件的在这边,我来给你拿。”自从加入了乡村快递代收点,祥清百货的回头客越来越多。每天来拿快递的村民都会顺带去店里买上一些日用品、副食品,生意是蒸蒸日上,
除了快递业务,爱清夫妇还专门腾出一间店面给女婿开理发店,全面覆盖村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成为希塘村的社区小中心,让村民进一步感受到一刻钟的便利和一刻钟的温度。受限于消费群体数量少又相对固定,扩展范围有限,爱清意识到只有不断提高服务和提高更全面的商品选择,才能为店铺经营赋能。
图为陈爱清在桔田观察蜜桔生长情况。
希塘村因蜜橘而闻名,爱清也有自己的橘田,春种秋收。每年希塘蜜橘采摘期,爱清只要有时间就自己去采摘摆放到店里售卖。她说,只有自己种自己摘,才知道橘子甜不甜。近两年,随着希塘村的蜜橘名气越来越大,蜜橘采摘节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爱清也会通过这些活动,以农产品为小店赋能,将“流量”变“留量”。
巧用数据 算好每一笔经营账
“我刚开店的时候,就有烟卖了。只不过那个时候烟送到我们门口,我们只管付钱拿烟,根本没有经营意识。不像现在还有这个双屏机,会告诉我那些烟好卖那些烟不好卖。”
图为老板娘陈爱清在双屏机查看销售台账。
陈爱清是最早一批安装数采系统的客户,随着浙烟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四香一钉”的推广,她顺势而为,搭上了经营数字化的顺风车,主动成为“香溢通”客户。每天早上开门做生意前,会把店里库存都核对一遍;每天晚上关门后,又会在双屏机查询一下当日的销售流水。她总说,“多亏这个双屏机,现在我每个品种的烟有多少库存,还能卖多少天,能赚多少钱,这些会员大概多久来我店里消费一次,他们喜欢买什么烟,我只需要这里点一点,那里点一点,就能一目了然地看清,比我以前拿个算盘打,计算器按、翻本子来得快多了,也方便多了”。
正是得益于数据红利,陈爱清学会合理控制库存成本,掌握她店里客户的消费数据,真正实现理性、数字化、精细化经营。
心中有“数”,眼里有“光”,祥清百货在爱清的经营下,主副融合,生态叠加,不断开拓新的盈利增长点,成为村民心中的最优选。(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