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泗阳:探索“临灾叫应”机制,筑牢防灾减灾安全网

宿迁泗阳:探索“临灾叫应”机制,筑牢防灾减灾安全网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8-23 16: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预警早一秒,风险少一分!及时、准确、高效的灾害性天气预警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

如何确保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叫应精准、响应有效、防范到位?宿迁市泗阳县积极探索并创新实施“临灾叫应”机制,通过强化临灾避险科普宣传、优化气象预报短临叫应、完善应急广播全员叫应以及构建报灾举措“三员”协同体系等四项核心举措,创新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的灾害性天气预警防范和减灾安全网络,显著提升全县的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响应效率。

科普送安入企、下乡,从薄弱环节先“叫醒”

针对乡镇、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员意识不强等问题,泗阳县常态化开展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把灾害预警预防叫应工作从薄弱环节先“叫醒”。为此,该县联合全县安全生产相关部门成立“督导小组”,督促、指导全县各属地、部门同频共振,通过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周、便民服务日、送安入企、送安下乡等多元化活动,共同宣传普及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灾害防治知识,累计发放《提高防灾避险能力(灾害来临怎么办)》《地震科普知识》《灾害应急处置手册》各类防灾减灾宣传资料2.5万余份,制作宣传展板80余块,举办防灾减灾主题班会和知识讲座50余场次。

同时,该县将防灾减灾工作深度融入安全生产督导体系,确保各属地、部门协同作战,切实提升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抓住“前沿哨兵”,优化气象预报短临叫应

气象预报预警是灾害性天气风险防控的源头,可谓是防灾减灾的“前沿哨兵”,为此,泗阳县应急管理局与气象部门紧密协作,建立高效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与传递机制,通过明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责任人制度,确保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够迅速、准确地送达每一个潜在受灾点及当地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具体业务人员,为防范应对灾害性天气争取更多宝贵的应对和处置时间。

与此同时,开通自然灾害预警短信绿色通道,当灾害来临时,面向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帮保人群等靶向发布灾情预警信息,极大地提升了预警信息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织牢广播网,完善应急广播全员叫应渠道

不只是气象源头短临叫应,泗阳县还积极完善应急广播全员叫应渠道,织牢全县“应急广播网”。自7月底以来,该县应急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分散在全县各乡镇的应急广播进行排查、修缮。“在乡镇,广播喇叭是村民获取自然灾害预警的最有效途径。”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第一时间收听到灾情预警播报信息,该局与县相关兄弟单位和部门,先后安排数十人次兵分多路,为喇叭们挨个“体检”。“经过七八天的密集排查、检修,全县769个应急广播点位线路通畅、喇叭声音清晰脆亮,能随时完成叫应任务,确保自然灾情预警传播渠道畅通。”

除了发挥应急广播的灾情预报叫应功能,泗阳县还建立“县-镇-村”三级“短信+微信+电话”的自然灾情预警信息传播响应机制。即:“县-镇-村”三级响应机制环节中任意环节的主要责任人,在以短信或微信或电话方式接到气象部门灾害信息或上级预警通知后,都能第一时间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从而争取到更多的防范和应对时间。

“三员”协同+AB岗制度,应急响应无死角

应急叫应的关键点还是在人。为此,泗阳县积极推进网格员、信息员、村干部“三员”叫应机制融合,组建一支530人的覆盖镇、村、组三级的专业灾害信息员队伍,在全县各村居、点位实现叫应专人专报。同时还加强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对灾害信息的采集能力、评估能力和传播能力。

此外,该县还积极推行“灾害信息员AB岗制度”,确保灾害发生后,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在岗在位,第一时间掌握并报送灾情。

“这个制度可以全区域无死角、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地了解灾情预警、第一时间报送灾情预警,为各防灾减灾救灾部门提供第一手灾情信息,进而做出精准研判、拿出相应预案。”该县应急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比如最近持续高温,我们就多次第一时间深入高温作业的工矿企业生产车间或工地查看,把高温作业的员工人身和企业财产安全风险降到最低,甚至化险为夷。而这,都得益于AB岗信息员提供的高温预警信息。”

张鹏云 翁保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