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电磁技术研讨会在西安举办

空间电磁技术研讨会在西安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8-22 17: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8月22日电(记者 赵磊)当前,全球空天产业正在面向6G发展,太空基础设施呈现出低轨化、商业化、星座化和低成本化的新趋势。2024年,商业航天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推动太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

日前,由银河航天(西安)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委会联合主办的"空间电磁技术研讨会 — 面向低轨商业卫星的通信载荷"在西安举办。来自政产学研四个领域的专家,就面向低轨商业卫星通信载荷的空间电磁技术发展现状与方向展开讨论,为推动我国低轨互联网星座的快速部署、加快太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思路建议。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一级巡视员郭杰在致辞时指出,商业航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是推动航天产业发展、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力量。陕西省正在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契机,发挥陕西省航天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基础优势,致力于打造商业航天创新集群,着力提升产业链水平,为全省航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李志军表示,本次会议研讨的空间电磁技术可以说是未来空间领域中重要的支撑方向,期待各界给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他同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的举办搭建起高校院所,科技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推动以银河航天为代表的更多硬科技型企业在西安落地生根,也希望银河航天继续为西安的硬科技发展,为航天产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据银河航天首席技术官朱正贤介绍,目前,公司发挥民营企业优势,引领技术创新,通过与地面工业结合营造航天产业新生态,大幅降低毫米波相控阵天线的成本,如今星载毫米波相控阵天线的价格只有十年前的1/10。目前,银河航天完成国内首批星载毫米波AiP瓦式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的批量研制。

银河航天的创新实践使毫米波相控阵天线批产加速,不仅在技术和低成本方面取得了突破,更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整体提升了通信载荷市场总量,实现了低轨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突破。

与会专家广泛认为,民营企业在发展空间电磁技术方面具有新技术迭代快、更注重成本控制、能够整合产业链等优势。在新型举国体制下,产学研的协同发展将有助于推动技术的工程化实现,助力太空基础设施加速建设。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