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开映南航情,边疆行播撒智慧种

马兰花开映南航情,边疆行播撒智慧种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8-19 14: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马兰之声“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7月9日至20日,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在此期间,实践团成员们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科普教育普及与红色文化传承的号召,先后来到马兰红山军博园、烈士陵园、和硕二小、拥军社区等地,通过追溯历史、缅怀先烈、特色支教、实地走访、交流分享等方式,传递知识,播撒希望,探寻马兰精神融入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展现南航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责任担当与青春风采。

寻根溯源,马兰基地永铸忠魂

实践团首先踏上寻根之旅,前往马兰红山军博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创始人陈达院士曾是马兰基地的重要成员,团队追随陈达院士当年的脚步,重走红色道路,重温奋斗历程。这里,是陈达院士和无数科研工作者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历史的遗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随后,实践团成员与领导老师们一同前往马兰基地革命烈士陵园,细雨蒙蒙中,队员们肃立在纪念碑前,庄重地三鞠躬、敬献鲜花,表达对扎根大漠、献身国防的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与深切缅怀。

童心筑梦,携手共绘希望蓝图

“马兰精神是一代马兰人用心血和汗水铸就共和国核盾牌的精神动力,更是需要新一代青年用初心和行动去理解、传承并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位队员在实践日志中这样写道。带着这样的坚定信仰,7月12日至7月17日,为期六天的支教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开始绘就宣传马兰精神、弘扬青春力量的新蓝图。

团队成员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激发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好奇心的核科普课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核能的奥秘与安全;又有动手实践能力大提升的手工艺术课程,从精致的漆扇绘制到创意无限的衍纸艺术,再到精妙绝伦的三浦折纸,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汗水与智慧,也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的重要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航概课程,则是将南航的航空航天特色与孩子们的梦想紧密相连,通过生动的讲解与互动体验,让“飞天梦”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而科学课堂更是充满了惊喜与乐趣,空气炮的轰鸣、科学小魔术的神奇、3D打印技术的神奇展现,无一不激发着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与探索欲。

文化共融,马兰精神薪火相传

此外,团队携手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走进拥军社区,将“两弹一星”的辉煌历史与南航的“三航”特色相结合,通过生动的宣讲与互动问答,让这段光辉岁月与宝贵精神深深烙印在居民心中,激励更多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砥砺前行。

之后,团队还积极与东华大学援疆团、中国石油大学“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等团队开展交流分享会,共同探讨支教心得,分享教育经验,携手为边疆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结束后,老师们对实践团给予了高度评价与殷切期望:“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是同学们用青春和汗水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炙热诗篇,同学们在实践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支教课堂中将南航特色传递给新疆的孩子们,也在实地调研中逐渐体会马兰精神的深刻内涵。希望同学们能以此次社会实践为契机,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不断锤炼品质、沉淀自己,早日成为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蓬勃青春力量。”

此次新疆之行,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与文化的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历练。“马兰之声”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南航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唱响马兰精神与南航情缘和谐交响。(韩璐 穆玮诺)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