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故事】三江步行桥:会昌最美的桥

会昌是千年古县,山川形胜、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深厚,故事土壤肥沃,为打造“三地一城”、建设“独好会昌”提供了精神动力。会昌县融媒体中心与会昌县史志研究室共同开设【会昌故事】专栏,讲述会昌故事,传播会昌声音,促进会昌发展。今天刊发第十篇:《三江步行桥:会昌最美的桥》。

【会昌故事】三江步行桥:会昌最美的桥

来源:中国会昌 2024-08-12 16: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编者按:故事是对古老历史的回忆和对灿烂文化的凝望。会昌是千年古县,山川形胜、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深厚,故事土壤肥沃,为打造“三地一城”、建设“独好会昌”提供了精神动力。会昌县融媒体中心与会昌县史志研究室共同开设【会昌故事】专栏,讲述会昌故事,传播会昌声音,促进会昌发展。今天刊发第十篇:《三江步行桥:会昌最美的桥》。

“若到江南不看桥,恰如江南未曾到”。会昌县城三江川流,六岸对峙,十桥飞架。十座桥梁中三江步行桥最为壮丽秀美。

三江步行桥位于会昌古城之湘江、绵江、贡江的三江交汇处,横跨贡江,南岸为戏剧小镇,北岸为会昌山游客服务中心。三江步行桥为城市人行专用桥,设计洪水频率为20年一遇,设计最高洪水位165.14m,桥梁结构设计工作年限为100年,通航要求为VI级航道。桥梁总长166米;中间柱桥长66米,宽10m;左右拱桥各长50米,宽8m。

三江步行桥主径中间为单孔柱桥,柱桥两边是左右对称的各两孔拱桥,辅径为坡道。下部墩柱结构采用墙式墩,基础采用群桩基础;上部桥面结构采用钢箱梁,桥面亭廊采用木结构。桥面上四门楼连接两连廊,悬山式屋顶,青灰色瓦面,棕红色廊柱和门楼,灰白色桥身和桥墩,左右对称。柱桥左右桥墩上各建有一座八柱重檐门楼,左右两岸辅道上各建有一座四柱重檐门楼;柱桥左右两座门楼中间各有一段三十二柱的单檐连廊相连接,共同组成一座蜿蜒起伏的敞开式廊桥。

三江步行桥柱桥上的两座门楼上方悬挂四块木匾,每块木匾刻有四个行书汉字,分别是:“戏盛九州”“镇守千年”“桥锁三江”“福泽万民”。此四块木匾的题字两两合起来就是一副对联。上联是:“戏盛九州镇守千年”,下联是:“桥锁三江福泽万民”。“戏盛九州”的意思是:戏剧昌盛九州。此处九州既泛指中国,又特指会昌,因会昌古称九州镇。“镇守千年” 的意思是:(九州镇)守千年和(三江步行桥)镇守千年。“戏盛九州”“镇守千年”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戏剧昌盛于古称九州镇的会昌县,戏剧之花向全国盛开,戏剧小镇使会昌更加繁荣昌盛;九州镇镇守了千年,三江步行桥也将镇守千年,长久造福人民。“桥锁三江”的意思是说:(三江步行桥)锁住三江。“福泽万民”的意思是说:造福万千民众。“桥锁三江”“福泽万民”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三江步行桥锁住了(湘江、绵江、贡江)三江,造福万千民众、造福子孙后代。

意境宏阔的对联配上雄姿瑰丽的廊桥,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三江步行桥甫一建好,就轰动全城,成为网红打卡点,人们纷至沓来,一睹为快,被称为会昌最美的桥。

旭日东升、晴空万里、阳光洒向大地,三江步行桥如长虹卧波,如雄鹰展翅,如龙盘虎踞,又如一条灵动的飘带,与天空与大地与水面融合在一起。微风拂来,水波荡漾,在阳光的照耀下,江水倒影出一座桥,水上的桥与水下的桥互为桩基、严丝合缝,仿佛两条青龙在蓄势待发,又像两只老虎在比武争霸。细雨朦胧、雾气升腾的阴霾天,三江步行桥掩映在水雾中只见如龙桥身的青铜色鳞甲,戏剧小镇也隐身在水汽里只露出黑青色屋顶,周边群山如黛、白云缭绕,底下绿水绕城、碧波荡漾,一幅“天青色等烟雨”的水墨画就完美的呈现在世人眼前。夜晚的三江步行桥更加耀眼夺目,桥身霓虹闪亮,两岸灯火辉煌,江面流光溢彩,桥上人声鼎沸,在霓虹灯光的衬托下,三江步行桥像两条金龙匍匐在水面。

傍晚时分,三江步行桥开始热闹起来,散步的、聊天的、唱歌的、跳舞的、演奏的、卖东西的、吃东西的、独坐的、自拍的......形形色色、熙熙攘攘、门庭若市。

一天晚上,我在三江步行桥散步,听见一伙老人在交谈。

一位老人说:“三江步行桥的建造是高人手笔!会昌县这届主事者是高人。”

另一位老人问他:“为什么这样说?”

他回答:“我懂一些风水地理,湘江、绵江就像两路财源,奔流不息;又像两只怪夔,带来煞气。三江步行桥建于此地,既锁住了两只狂奔的怪夔,又聚拢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会昌未来可期!”

诚如斯言,幸甚至哉!

三江交汇之地古今统称三江口。三江口历来是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也是商贸繁荣、财富汇聚的码头,更是洪水滔天、灾害频发的滩头。

会昌县城三江口,旧时以“江河汇于此、水路始于此、货物通于此”而闻名遐迩。“江河汇于此”是说从寻乌流来的湘江和从瑞金流来的绵江在这里交融汇合成为贡江,俗称贡江“零公里”。“水路始于此”是说湘、绵、贡的三江口是上贯闽、粤下通赣江的水路起点,既是始发地又是目的地。“货物通于此”是说这里货物通畅、贸易繁荣。因此,会昌三江口成了财富的聚集地。

会昌县城三江口又是历史上的古战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太平天国攻打会昌”“红三军团攻占会昌”的战斗就发生在这里。三江口岚山脚下左边的“五虎石脑”,水急滩深,讹传滩底下有暗河奔流直通山后,是《会昌县志》记载的“会昌十八险滩”之一。古代会昌县城有记录的“大水浸城、漂没民居”的水害洪灾,也大多发生在三江口。以前此处没有桥梁,人员玩水溺亡、财物落水丢失的不幸事件年年发生。会昌先民对三江口是既爱又恨,专门在此区域修建一座“六祖寺”以消灾镇邪。近十几年来,有居民多次提建议,希望在三江口建造一座桥,解决这一区域万余人交通出行问题,更希望借助这座桥镇压住洪水煞气,让三江河水安澜,给会昌百姓安全。

会昌戏剧小镇原本没有规划建桥。2022年底,戏剧小镇已然成型,但是,小镇的交通出入流线不畅,景观景致大打折扣。小镇北面河对岸有毛泽东作词盛赞“风景这边独好”和南昌起义军“会昌战役”大捷的所在地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会昌山两边的黄坊片区和水西片区是两个成熟的居民社区,来往这两条线路的居民和游客,都被三江河水阻断,无法从会昌山直接通达戏剧小镇。从小镇南面主出入口观看戏剧小镇,看到的是一览无余、一览而尽的狭小平面;感觉就像人们一路上兴致勃勃地欣赏美景,却一眼到头的全部看完了,意犹未尽又兴致索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另辟蹊径打开视野,看见深远悠长的美;更需要别出心裁串珠成链,将周边景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自由流动的循环景区。在河面上能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建造一座桥。这个共识,很快得到全县上下的一致认可,建设一座跨江桥梁变得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建桥是个大工程,需要综合考量资金、技术、航运、防汛、环保、景观等因素,要与周围环境和戏剧小镇相适应,还要对历史负责、让人民满意。县委、县政府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多次开展科学论证,最后决定建设一座城市人行景观廊桥,这就是现在的三江步行桥。

三江步行桥建造开工于2023年5月,完工于2023年12月。时间不长,过程艰难。当时,建造三江步行桥,没有争取到国家、省、市资金,需要县财政负担全部建造资金;县库帑财政拮据,有部门提议不建或缓建。如若如此,世事变迁,三江步行桥建造不知延宕到几时。但是,三江步行桥建造势在必行。对此,县委书记潘金城断然拍板:“利民之事只进不退!”他亲自做通各方思想工作,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克服困难砥砺前行,在他的努力下,三江步行桥应时而生。

建桥修路,通衢向远。三江步行桥的建成,拓宽了城西和城北的交通流线,将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坊片区、水西片区、戏剧小镇串联在一起,如同串起一圈珍珠,更加彰显会昌县“特色戏剧镇,风景独好城”的形象定位。三江步行桥的建成,使戏剧小镇既有“玄关照壁”的隐喻之美,又有“曲径通幽”的回旋之美。它告诉人们,人生就像一次长途旅行,笔直平坦的大道固然风景怡人,但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人世间的事情,往往变幻莫测、错综复杂,常有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人很难预料,顺境与逆境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在遇到逆境时,不抱怨、不惶然、不气馁,换个角度思考,选择委婉曲折的途径,暂避锋芒,也能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如同走完弯弯曲曲的小路,走出幽深僻静的山林,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豁然开朗的美妙景色。

来源:会昌县史志研究室

编辑:罗紫月

编审:黄清元

审核:池素莲

总监:廖红波 邹爱秀

-END-

 独好会昌客户端

传播会昌好声音 | 传递会昌正能量 

投稿邮箱:xhcsjb@163.com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