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三分钟丨大湾区为何“盛产”奥运小将?我们回到他们“梦开始的地方”

湾区三分钟丨大湾区为何“盛产”奥运小将?我们回到他们“梦开始的地方”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12 10: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用满满的“松弛感”应对“大场面”,用实力轻松“拿捏”世界赛场。在巴黎奥运会上,无论是刚刚小学毕业就来奥运会“过暑假”的滑板小将郑好好,还是上演“水花消失术”的全红婵、陈艺文,我们看到中国小将们带来不一样的奥运。

大湾区为何“盛产”奥运小将?他们又是如何走上奥运赛场的?今天的湾区三分钟,我们回到他们“梦开始的地方”。

年少有为 大湾区为何“盛产”奥运小将?

这几年,广东打破传统输送模式,将广州、深圳打造成示范基地,与省内各城市共同培养后备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广东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当年11岁的全红婵和14岁的陈艺文都曾在这里训练。在这里,她们用无数次的跃起与入水,磨砺出惊艳世界的“水花消失术”。

广东省跳水教练何威仪告诉记者:“广东教练员的特色就是保护带技术特别好,从起跳空中到完成动作,最后控制入水,通过教练与运动员的紧密配合一次次攻破新的动作难关。而好的动作就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辅助训练不断调整细节,最后突破自己。”

“伯乐”领进门,修行却不只是“靠个人”

在全红婵开启“人生第一跳”的湛江体校,现在依然不断有更小的孩子,在她曾经走过无数次的跳台上一跃而下。也许他们还不能理解什么是竞技体育,也许在起跳那一刻还会有些害怕,但他们明白,每一次入水,都会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启蒙教练陈华明告诉记者:“当时选拔全红婵的时候,看见她弹跳这么轻巧,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在选人的时候就把她请出来,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当时她的身高仅仅1米16,但是立定跳远却有1米7多。”

“伯乐”领进门,修行却不只是“靠个人”。全红婵敲开国家队大门的同一年,滑板教练卫乃章第一次见到郑好好。惠州长期参与轮滑运动人口近20万人,设有高标准的街式和碗池滑板场,广东因地制宜采用“省队市办”的模式把滑板的全运会组队参赛任务交给惠州。也是在这里,教练卫乃章一眼看到了郑好好小小身板背后巨大的潜力,并表示对她很有信心,认为她对滑板的理解都超出一般的小朋友。

梦想照进现实 从湾区向世界飞跃

无论是传统项目还是新兴项目,广东都形成了快速遴选和梯队培养的模式。让每一次在无人角落的起跳都能被看见,不辜负每一次汗水挥洒的奔跑。从湾区到巴黎领奖台,小将们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广州体职院田径队总教练邹猛告诉记者:“教练现在不光教的是技术,更是教他如何去理解这个项目,怎么样去诠释他从事的这个项目,了解自己,发挥极致。”

得益于广东的平台优势,传统学校和俱乐部拥有更多的设施与训练点,只要运动员有兴趣,这些平台就一直为他们开放,越来越多的湾区“好苗子”正在以湾区起跳,跃向更大的舞台!

(总台记者 朱子荣 林铭浩 黎冠强 惠州台)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