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中川机场至武威段新建线路长194.25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中铁电气化局负责承建兰张三四线“四电”系统集成及相关工程,包含通信、信号、电力、牵引供电、“四电”房屋、灾害监测等专业施工。在精品兰张建设中,兰张项目部秉承“高标准起步、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达标”的建设理念,运用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项目管理平台、智能建造大数据中心、生产调度指挥平台,形成了项目建设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体系,全面实现项目施工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在兰张高铁牵引供电一次送电成功,接触网状态评价CQI(静态检测)、CDI(动态检测)管理评分为“双百”的优异成绩。国铁集团、铁科院给予信号专业高度评价,兰张高铁兰武段信号专业成为历史上首次无问题通过动态验收专家审查的项目。
科学谋划 工艺精益求精
中铁电气化局兰张项目部秉持“建维一体,服务运维”的建设理念,汇集各方技术力量,精心编制《新建兰张三四线铁路“四电”系统集成及相关工程精品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针对“四电”专业各关键工序,落实试验先行,样板引路,统一全线施工标准,各专业从整体规划、细节出发,无论是选配施工设备、确定工艺标准,还是设计关键特殊工序,严格遵循先试验、后实施的原则,顺利通过了首件评估,为精品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字化首件 实现建维一体
兰张高铁兰武段首次提出“数字化首件”创新理念,依托BIM技术建立“四电”全系统模型,利用快速建模软件在工程实施前完成“四电”全专业数字化首件BIM方案,优化通信、信号、电力变电设备和电缆走线布局;进行接触网分相、岔区处腕臂、吊弦、承力索和接触线空间位置分析,检查接口冲突;确定细部方案及工艺标准,以更加宏观的视角俯瞰整个“四电”工程,深度优化各专业施工方案,合理规划各类生产要素,为铸造精品兰张提供强大支撑。
采用自主研发的《BIM+GIS建维一体化平台》,以BIM模型为数据载体,集成设备几何参数、细部展示、出厂信息,同步安装、检验信息并预留运维模块,实现履历数据动态更新,形成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字化交付。
智能工装 工程提质增效
在接触网施工中,针对不同工况,中铁电气化局兰张项目部运用隧道吊柱安装车、多功能附加线架线车、模块化恒张力架线车等先进设备,在铺轨完成前实现机械化施工,大幅提升接触网和铺轨交叉施工效率。运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测量装置,实现了接口测量、测量定位、接触网几何参数测量等各环节智能化升级。轻型数显式弹性吊索安装仪、腕臂吊弦定位仪等智能工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施工作业的精准度。信号系统可视化集成试验平台等广泛应用于施工现场,在接触网诊断、高铁图像处理、通信信号试验、系统联调联试等工作中,大大降低了人工检测工作量,提升了检测调试准确性。
智能工装的应用,是“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在兰张铁路施工现场的充分展示,实现了全工况主要工序机械化作业,形成了“机械为主、人力为辅”的高效作业模式。
党建引领 聚力奋勇攻坚
中铁电气化局兰张项目部党工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电化红雁”和“中原红雁”党建品牌深入一线,开展各种活动,为施工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党员干部“挂图作战”抓进度,确保项目按时间节点推进。切实凝聚起决战决胜河西走廊,加快兰张高铁建设的磅礴力量。
2022年11月2日,兰张高铁兰武段接触网第一杆组立;2023年4月9日,首座“四电”房屋封顶;6月2日,首台电力箱变就位;6月20日,通信第一塔组立;8月16日,首条接触网导线架设;8月31日,首台主变压器就位;2024年2月1日,接触网全线贯通;3月26日,热滑试验全部完成……
兰州至张掖三四线全线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重要的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项目建成后对完善甘肃省西部地区高速铁路网布局、促进甘肃省河西走廊快速客运通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从一张设计规划图纸,到一座实体精品工程,中铁电气化局将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精工细作、匠心以恒,做中国铁路建设永远的开路先锋。(图片由闫金龙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