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赴延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赴延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8-07 17: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4年7月20日-28日,西安工程大学“艺颗红心·星火筑梦”社会实践队赴延安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前往各革命旧址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探索红色文化新时代传播路径,赓续红色血脉,助力圣地发展。

重走红色文化圣地,感悟延安革命精神。实践队员集中参观了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10余处红色革命旧址,感悟延安革命精神,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展览馆内运用半景画、场景复原和仿真雕塑等艺术手法和高科技、多媒体等智能交互技术手段,向实践队员们多层次地展示了革命抗战历史风貌。实践队员通过讲解员的细致解读以及革命旧址内现场专题教学,更加明白在新时代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重要性。延安精神的内涵丰富而深刻,重走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教育和精神洗礼,我们应将延安精神转化为实践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开展公益助农直播,助力农特产业发展。为助力延安农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实践队员来到“青耘中国·夏耘梦想”直播间,开展延安农特产品专场公益助农直播活动,以直播的形式助力陕北农特产品销售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出青春力量。共青团“青耘中国”直播助农系列活动在团中央书记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由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与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发起。实践队员的详细讲解和热情互动受到了直播间消费者的积极反馈与支持。此外,实践队成员所在知行视觉传媒工作室也长期聚焦陕北农特产品发展状况,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致力于打造和推广地域特色农特产品品牌,运用现代设计赋能农特产品包装,促进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扎根延安非遗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实践队拜访了陕西富县彩色剪纸传承人张宁老师。陕北彩色剪纸是从延安富县烟熏画艺术染色基础上发展而来,将剪纸与水墨画融为一体的创新形式。张宁老师主要围绕陕北的民俗生活,以及民信天游里的故事进行创作,其作品富有浓郁的传统韵味、深邃的文化内涵、强烈的现代审美情趣和鲜明的个人风格。通过剪纸画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展现了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情。实践队员在张宁老师的介绍下对陕北彩色剪纸的材料、工艺流程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开始体验剪纸以及熏画的制作,经过剪、画、染、贴四种工艺流程,一幅幅色彩绚丽、灵活生动的作品展现在我们眼前。此次拜访对实践队员的专业知识转化以及探索“红色+非遗”创新模式具有重要启迪。

非遗融合红色基因, 设计赋能文化传播。实践队员在重走红色革命旧址过程中,深度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价值,深入挖掘延安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红色+非遗”创作新模式,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设计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实践队员结合延安地区剪纸、木刻版画等非遗的技艺,提取延安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基因符号,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和技术手段,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延安红色文化主题系列插画,生动再现延安红色革命历史和延安精神。并将创意插画运用在扇子、茶杯等日用品载体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广大群众感悟红色文化,赓续奋斗精神,为延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实践队以多种形式提升延安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延安农特产业发展,对于赓续红色血脉,助力圣地发展,厚植青年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意义。(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院  邱春婷;黄博宇;徐子豪;崔泽婷)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