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科技满绣文化产业基金平台成立 以非遗技艺推动共同富裕

2024-08-05 11: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4年8月2日,中关科技满绣文化产业基金平台揭牌仪式在中国民协满绣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举行。由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中国民协满绣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鑫鑫满绣非遗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中关科技满绣文化产业基金平台正式挂牌成立。

中关科技满绣文化产业基金平台揭牌成立

中国民协满绣基地副主任焦志国,中关村科技产业标准化协会秘书长、中关村标准化协会医工融合分委会副秘书长宫贺军,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王如军,好合苑文创集团执行董事杨琦兰,满绣非遗第五代传承人薛舒心出席了仪式,与现场媒体、从业人员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会上明确了中关科技满绣文化产业基金平台的主要目标,围绕落实国家文化战略和规划积极发挥作用,以政府引导资金撬动,吸引各方资本投入,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促进文化资源整合和产业调整,推动满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关科技满绣文化产业基金平台成立后,将推介中国民协满绣基地、鑫鑫满绣非遗文化北京公司与牡丹江常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签订为期一年的500人满绣非遗培训计划,用非遗技艺推动共同富裕,为发展乡村振兴和努力做贡献。此外,中关科技满绣文化产业基金平台还将联合湖南省张家界湘绣非遗传承人共同建立刺绣培训基地,并和好合苑非遗文创集团共同打造具备萃取的非遗文创,拓展国内外市场。

中关村科技产业标准化协会秘书长、中关村标准化协会医工融合分委会副秘书长宫贺军表示,非遗文化的发展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打通一条市场化、产业化服务链条,顺应数字化的时代趋势,与现代人民的文化需求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激发文化产业活力,让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作为中关科技满绣文化产业基金平台的发起单位之一,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原北京民协)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科技企业界最早成立的协会,在中关村创新发展旗帜的指引下,为中关村企业家发展科技产业服务,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服务,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和中关村定位要求,构建汇聚政、产、学、研、金、介、用各类创新创业资源,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涵盖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推广、投融资、创业辅导、公共关系等领域的综合服务体系。

中关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如军表示,将科技企业资源与传统文化结合,紧扣时代脉搏,以政府引导资金做撬动,广泛吸引各方资本投入,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促进文化资源整合和产业调整,推动基金所主导的各项文化产业得到高质量发展。

满族刺绣(锦州满族民间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7年6月7日,满族刺绣(锦州满族民间刺绣)被列入辽宁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7日,满族刺绣(锦州满族民间刺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鑫鑫满绣非遗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满绣非遗第五代传承人薛舒心

鑫鑫满绣非遗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满绣非遗第五代传承人薛舒心表示,作为联合发起单位的负责人之一,自己有义务为平台稳定发展做工作,为非遗项目长足发展做工作,让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理念上推陈出新,并且在实践中也落到实处。中关科技满绣文化产业基金平台成立后,将用数字经济赋能文化产业,深耕“文化版图”,让文化“软实力”在文化自信中成长为“硬实力”。

中国民协满绣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主任杨小桐谈到,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应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搭建起企业与高校、政府与产业、实践与研究之间的桥梁,以产、学、研的联动共同推动文旅产业与社会各界的科技文化交流,为适应当下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注入更为强大的动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