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加洛斯,这块红土球场的夜,在法国时间8月3日的晚上,升起了一颗璀璨的新星:中国网球选手郑钦文,以6比2、6比3直落两盘,战胜了她的决赛对手维基奇,在登顶本届奥运会最高峰的同时,也为中国网球史书写了首度夺金的崭新喜人记录。
站在球场另一端的维基奇,是一位以丰富的小球战术和逆风作战经验而闻名的顽强选手。相比郑钦文的加时苦战,维基奇在半决赛中以两局6比4、6比0的悬殊分差击败对手,相对轻松地晋级了决赛。
要知道,在更早之前的两轮,面对纳瓦罗和科贝尔两位排名相近甚至超前的强敌,郑钦文都是鏖战超过3小时才拿下的比赛。晋级过程如此惊心动魄,让郑钦文的体力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消耗,以致于要退出混双比赛的角逐,以得到些许体力上的补充休息。
是故,赛前不少评论都将郑钦文与维基奇的终极对决,看成是后者以逸待劳状态下的压倒性场面——但真正掌控决赛巅峰时刻的,却是21岁的“逆转女王”。
曾经有人戏称,没有积分加成、商业回报亦和巡回赛不能相提并论的奥运会,对习惯单打独斗的职业网球运动员来说,是最不重要的比赛。相信这一夜,披上国旗的郑钦文,在比赛里展现出来坚毅不挠的意志品质,和绝佳的竞技表现,就是她对奥林匹克精神最纯粹的热忱,这份爱,也必将会让她走得更远。
征途漫漫
这届奥运会,郑钦文的高光表现固然让她频频出圈。但事实上,球迷们首次刷新对她的认知,是在今年的澳网,她在墨尔本公园的连连爆发,成为历史上杀入澳网总决赛的最年轻中国女网运动员。尽管遗憾只拿到亚军,但对于郑钦文的竞技表现,熟悉的球迷们目睹到了更值得惊讶的改变:
她改变了过去习惯了16年的发球动作,从侧身准备,到将球抛送至空中,再到倏地挥拍击球,在无数双眼睛注视下,整套技术步骤不再带有一丝卡顿。
取而代之的,是丝滑的发力,形成了在传统亚洲女子网球运动员中少见的,攻击性更为锐利的发球。
奥运半决赛,郑钦文再战斯瓦泰克 / 图源:新华社
这是一种更加贴近网坛发展主流的国际化标准打法。
事实上,从6岁领到第一支球拍、踏上职业网球道路起,郑钦文就放弃了大多数人选择的体制内培养模式。她和身后的家人与团队,坚定地选择了“走出去”。
对于尚未崭露头角的年轻运动员,前者无疑是一条更为稳妥的道路;而后者,与海外俱乐部融合的体育教育方式固然个性化,更具可塑性,但征途漫漫,同行者寥寥,加之资金等方方面面,对运动员家庭都是更大的压力。
但对于郑钦文,曾经是田径运动员的父亲郑建坪,从一开始就下定了决心,要不遗余力地倾注所有,去支持培养女儿。
郑建坪与儿时的郑钦文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期间,他带着6岁的郑钦文,从湖北十堰来到了首都,坐在了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的看台上。甫一开赛,身旁的郑建坪就感觉到了,女儿对这项从未接触过的运动,流露出了强烈兴趣。
在此前,郑钦文练过篮球和羽毛球,也尝试过乒乓球和跑步,表现在一众孩子里并不亮眼。终于到了网球场上,看到了她展现出自己一直期盼的体育天赋,郑建坪随即决定搬离家乡湖北十堰,来到这个“网球强省”的省会武汉。
他要让女儿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接受更专业的训练。
郑钦文(左二)年少训练时和队友的合影
短短4年的培训后,在2014年的一场全国赛事里,12岁的郑钦文成为了十堰市史上第一个收获网球女子单打、双打全国冠军的选手。关于郑钦文在网球运动上的天分,一件如今被更多球迷津津乐道的“残酷”轶事是,在这场比赛里,郑钦文轰出了时速170公里的发球,站在球网另一端远处的对手还没有反应过来,手就被打骨折了。
眼见女儿在国内少年组逐渐拔尖,郑建坪想让她一步一个脚印,走女儿的偶像李娜曾经走过的路,至于能否成就新的传奇,那只会被写在郑钦文自己的人生剧本里。
2014年,中国选手李娜澳网夺冠 / 来源:新华社
郑建坪说,这不是父母应该设下的目标。但他为了这个剧本,竭尽所能地铺了路。
为此,他找到了李娜曾经的启蒙教练夏溪瑶,让郑钦文拜师,尔后拜师李娜在湖北队的教练余丽桥,再然后,郑钦文又师从了李娜曾经的恩师,著名教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
14岁的郑钦文接受李娜前教练卡洛斯的指导
这位阿根廷知名教头对年少的郑钦文说,想成为世界级运动员,任何时候,不论输赢,都要尊重对手。心态上面的调整变化,使得青春期的郑钦文,从一名天赋型选手,向更加成熟的职业运动员蜕变。跟随卡洛斯四年时间,在各大满贯赛事的青少年组比赛里,她都打入过16强。
是时候接受更高级别的修炼了。
在机场的家庭聚会
2019年的时候,郑钦文远赴西班牙,接受更加严苛的培训。单调而高强度的海外训练岁月里,郑建坪没有一起前往,对于女儿的培养,他有重要的任务:物色教练,组建更加适宜和专业的团队。陪同、负责郑钦文起居生活的只有妈妈。
有段时间,当地的训练场每天早上七点开始管制,郑钦文就早上四点半起床,训练到七点结束,如此持续大约四个月。
即使仅以顶级赛事为标志来看,从1月份的澳网,到年中依次开赛的法网、温网、美网,再到10月份举行的WTA(女子网球联合会)年终总决赛,在所有的竞技体育中,女子网球运动每年的赛季,绝对称得上“漫长”二字,这对运动员和身后的团队提出的繁重考验,是外界难以想象的。
郑钦文在海外训练中
在WTA崭露头角之后,人们逐渐了解到,冲到大满贯赛事总决赛的郑钦文,过去经历了多少奋斗的沉淀和积累。从2020年下半年往后,一年多时间里,她参加了大大小小近30项的比赛,算上备战、赛前通勤和正式比赛期等时间,她全年无休。
四年前,郑钦文世界排名尚在600名以后,处于进军成年职业赛场的关键阶段。只有17岁的她,长时间奔波在海外参赛,其中很多比赛,甚至只是属于WTA巡回赛的国际网联基础赛事——这是绝大多数同龄人难以想象的生活体验,为了积累经验、快速提升排名,妈妈和教练团队成员带着郑钦文,几乎跑遍了欧洲各地去参赛。
时逢新冠疫情的大范围肆虐,辗转多地不可避免,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的风险,郑钦文和妈妈每次出门比赛,都选择开车前往目的地,车程动辄就在十小时以上。
“想起来这简直不可思议,我在车里待了一天半,仅仅是为了打一站比赛。我不想在首轮就被淘汰,接着再开22个小时回家,我想取得一些成绩,不让这些辛苦白费。”
听起来,郑钦文没有忘记自己流过的每一滴汗水。这是好事。肯吃苦,是一种宝贵的意志品质,让运动员得见自身技艺锤炼万遍过后的崭新天地(13.350,0.09,0.68%);记得吃过的苦,会提醒运动员永远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激励人在前进路上走得更远。
训练中的郑钦文
在另一方面,对于家庭而言,培养的代价依然是巨大的。在郑钦文的年终单打排名,实现大跨度攀升的同时,郑建坪回忆说,从女儿展开职业生涯后,自己和孩子,这么多年“没过过年,没过过节”。
分居异国的一家三口,相聚最多的场景是飞机场——在机场见了面,拥抱完,妈妈带着郑钦文拖着行李箱就得匆匆登机。飞机冲上云霄,留下郑建坪一人在地上仰望,他觉得那就像女儿的职业前景,还要继续上升。
“她真正的巅峰期还在后面”。
Queen Wen
从湖北十堰迈出自己运动生涯的第一步,郑钦文每年的WTA排名都有着明显的提升,“火箭女孩”的外号愈发响亮。
展开她在出道至今,以WTA年终单打排名为坐标制成的曲线图,有如一条陡峭得如同竖直的曲线:在2019年尚且在600名开外徘徊,待到次年年终时,排名爬升过半,来到324名的位置。
接着是2021年的第143名,2022年的25名,再然后,是2023年终时的第15名。奥运开赛前,更是来到了世界第7。
2022年法网,郑钦文晋级16强 / 图源:新华社
上升势头如此迅猛,郑钦文在大满贯赛事中的亮眼表现,显然是最重要的助推因素——两年前,2022赛季,19岁的大满贯一年级生郑钦文前来报到, 她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就是正赛8胜的高光战绩。
火箭女孩升空的轨迹如此耀眼,以至于在大满贯处子秀的首年,她就获得了“夺冠试金石”的比喻:从当年的法网到温网,那些击败过郑钦文的球员,最后都成为了冠军,她无愧于“2022年中国女子网坛上升势头最迅猛、个人表现最抢眼的运动员”这样的评价。
进入2023年,“火箭女孩”依旧保持了火热的竞技状态。Queen Wen的名号真正被打响,也是发生在这一年的2月。
在WTA500女子网球赛多哈站的一场对决中,对手萨卡里面对郑钦文的发球,给出了高质量的接发,后者在底线陷于被动防守的时候,萨卡里又突然变招,放出小球,郑钦文只得上网接球——对手还以一记平飞的后场球,球越过一米八五的郑钦文头顶,朝着底线滚去。
“Queen Wen” / 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这时,令现场观众和球评人们惊呼赞叹的一幕出现了:
被大范围调动到前场的郑钦文没有放弃,在球飞越过自己的同时,她第一时间转身,大跨步奔跑,就在球将要触地得分之前,背对球网的郑钦文把球从胯下击出,球以刁钻的线路贴网而过,对面的萨卡里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就这样目送它从眼前飞过。
这一击,进入了WTA2023年度最佳击球候选。
赛后,WTA在官方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这记神仙球,并在推文中将胯下击球的网球术语“Tweener”,改成了“QWEENER”,成为独属于郑钦文的褒奖。
个性与韧性
对于网球观众的人物画像,各家体育产业调查机构的报告显示,围绕在这个爱好者群体周围的标签,离不开“中产阶级”“高学历”“偏向奢侈品消费”等描述。
可是,回归到竞技体育的本质,对于运动员而言,网球是一项长时间孤独并且清苦的运动。现任教练里瓦曾经透露过,在一年中的360天,郑钦文的食谱都是鸡胸肉和西兰花。
属于运动员自身层面的经年努力和自制,仅是郑钦文向上攀登WTA天梯所需的最初级资本。
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事实是,在体育界,世界范围内最赚钱的女子运动,就是网球。
当地时间2024年8月1日,巴黎奥运会,中国选手郑钦文晋级决赛/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高额的赛事奖金激励之下,网球项目一直是职业化程度最高的竞技类运动之一——无论男女(网球四大满贯已经实现男女同酬),以他们努力奔跑的身影为原点放射开来,从主教练到经纪人,从医疗师再到营养师,从体能师再到赞助商,横跨赛场内外的全方位职业化竞争无处不在。
以至于,网球界里流传着这样一句玩笑话:每一个职业网球运动员,都是一个个小型的体育公司。
2023年杭州亚运会夺冠后,对着记者采访时,郑钦文忍不住吐槽,公开了“公司”矛盾。对于教练费赛特单方面毁约离去,郑钦文没有为了维护个人形象避而不谈,却是这样直言道:“他啊?他跟大坂直美去了。这很不道德……虽然也能理解他的选择,但不代表我会原谅他。”
接着是一句粗口感慨。
被教练突然“抛弃”,当时一时无法接受的郑钦文,还和经纪人一起哭了很久。但选择回避,不是郑钦文的比赛风格,更不是她为球迷所喜爱的率真个性体现。
更为自由的个性化培养方式,无疑让郑钦文的运动员形象相对鲜活和立体。在公开场合对前任教练公开“开炮”,这并不是快言快语的郑钦文第一次语出惊人。
2022年年中,郑钦文在法网十六进八比赛中,遭到当时的世界第一斯瓦泰克逆转落败。在赛后的发布会上,懊恼的郑钦文说出的一番话,迅速成为了当天网上的热度话题:“我不能打出自己的网球,因为我的肚子太痛了。这是女生要面对的事情,第一天总是很难熬……真希望在场上我是一名男性,这样就不必承受这一切。”
郑钦文的这几句“抱怨”,并没有招致网友们的非议,相反,这还引来了不少女子网坛名宿和知名球员的发声支持。
郑钦文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待到风波平息一些后,郑钦文作出了解释:“我当然非常以女性身份为荣,而且我也以每一位我的女性同行感到骄傲。我只是想表达,男性不必遭此生理上的痛苦,但大家还是应该尽可能共情作为女性一些独特的不容易。”
这不是给失败找理由开脱,事实上,那场比赛中,忍着腿伤和生理期疼痛的郑钦文,已经表现得足够顽强。在那个红土赛季,斯瓦泰克还未曾丢过一盘对局,直到首次参赛法网的郑钦文,在比赛中连续挽救了5个盘点。
在今年奥运的半决赛中,郑钦文终于在职业生涯首次击败斯瓦泰克。她在局面极度不利的情况下,依然稳定发挥,以灵巧的短球,让后者疲于奔命。同时郑钦文在ACE球上也大大领先于对手,很快就回敬斯瓦泰克两个破发,将局分追成4比4平。
顽强背后,是拼搏的韧性和侵略性,在这位00后女孩身上,人们还能想象更多的可能性。
未来的激浪
本届澳网,郑钦文与萨巴伦卡的总决赛激战开锣的同时,一张有年代感的照片,也在社交媒体上被热议着:11岁的郑钦文,在网球学校里,和其他小朋友们围在电视屏幕前欢呼。电视机里播放的画面,正是李娜十年前,在澳网夺冠捧杯的瞬间。
郑钦文说,李娜的每一场大满贯决赛,自己都看过至少十几遍。像是与儿时的自己赴一场十年的约会,穿越到了电视机里那片梦寐以求的赛场上。这一次虽然登顶失败,但年少已经成名,未来还有更多未知的可能性,所有人都期待着。
2014年李娜夺冠时,郑钦文(右一)在电视机前
作别了今年澳网的塑胶硬地,郑钦文来到世界第七的位置。
几乎可以确定,在此后的职业道路上,她还会被不停地拿来和自己的湖北同乡榜样作比较:也许会和李娜一样,在未来某个不可知的瞬间,遭遇网球运动员常见的下肢伤病困扰;也许,她也能经历,儿时坐在电视机前目睹的偶像光辉时刻,在大满贯赛事里,书写属于中国运动员的新历史。
人们对于下一位本土网坛巨星的呼唤固然迫切,对于来势汹汹的郑钦文来说,“巨星”一词,的确还言之过早,奥运高光后,属于她的大满贯征程,还很漫长。让我们将文章的主角,和“大器晚成”的李娜作最后一次对比吧:十年前,32岁的李娜拿下第二个大满贯冠军,随即在同年因膝伤退役;十年后的Queen Wen才21岁,一路披荆斩棘,拿下属于自己的奥运冠军。她已经不需要被证明是第二个李娜,郑钦文就是郑钦文,为中国网球创造历史的网球女王。
本届澳网期间,郑钦文与李娜合影
大家并不怀疑,通往专属王座一路所翻腾的激浪,必然会将郑钦文打得湿透——可那又怎么样呢?这朵“金花”或早或晚,都会在红土或草地上,绽放出更富有能量的竞技魅力。
在那之前,让我们先学会网球运动员面对重压时,一个常用的心理调控手段:屏住呼吸,等待(她)上场。
郑钦文,定然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