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守护,“救”在身边 ——广州新华学院新与星光实践队入校急救科普纪实

爱与守护,“救”在身边 ——广州新华学院新与星光实践队入校急救科普纪实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8-02 13: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应急救护能力建设的号召,7月16日,广州新华学院新与星光社会实践队前往揭京溪园镇美德村美德华侨小学,成功举办了急救知识科普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专业培训和实践操作,提升小学生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构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队队员开展急救知识课堂活动现场 中国青年通讯员 王宝瑜 摄

活动现场,实践队成员们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师生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急救知识讲座。讲座内容涵盖了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常见意外伤害处理等多个方面。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和互动问答等形式,为同学们构建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刻认识到急救知识在日常生活和校园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图为爱心课堂中学生们积极发言 中国青年通讯员 池雨荷 摄

课堂开始,实践队队员们通过介绍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带领同学们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讲解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流程,从判断意识、启动紧急反应系统、检查及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到胸外按压,强调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向同学们直观地展示了心肺复苏的全过程。

图为同学积极回答问题 中国青年通讯员 曹墁妃 摄

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急救过程,实践队还特别设置了实操环节。在队员指导下,同学们掌握如何正确放置双手于患者胸前、进行胸外按压时的次数、频率和深度,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通过实践操作,不仅师生们加深了对急救知识的理解,还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讲解过程中,实践队队员特别强调了心肺复苏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合适的应用场景,确保同学们在实践中能够遵守规范,避免可能的失误与风险。

图为同学们认真听讲 中国青年通讯员 曹墁妃 摄

课堂中,实践队队员们还通过个性化、简单化的语言为同学们介绍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强调如何正确评估患者急救指征、意识状态及正确进行急救的注意事项与技巧。实践队队员通过真人演练配合,逐步拆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步骤,为同学们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救治全过程。随即,实践队队员们进一步普及生活中常见的突发危险及其应对急救措施,包含了中暑、溺水、烧伤烫伤等常见突发急救场景,旨在提高学生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应变与急救行动能力。

据了解,这是实践队第二次在该镇开展服务活动。去年的活动受到台风影响被迫线上进行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实践队成员们并末气馁。他们积极调整方案,利用网络平台为孩子们带去了同样精彩的急救知识课程。这次经历不仅锻炼了实践队的应变能力,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孩子们普及急救知识的决心。今年,实践队再次来到美德村美德华侨小学他们总结经验,提前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备。

图为实践队队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中国青年通讯员 池雨荷 摄

课后,同学们对学习CPR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他们纷纷围上前去,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这项能够挽救生命的技能,实践队队员们被孩子们的求知欲所感动,他们耐心地解答了孩子们的问题,并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图为实践队队课后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中国青年通讯员 池雨荷 摄

看到孩子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的场景,实践队成员们深感欣慰。他们表示,将继续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他们也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此次急救知识科普活动得到了京溪园镇政府及美德村委会的高度重视和京溪园镇卫生院的大力支持。各方持续不断的努力与合作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增强了对急救知识的兴趣与重视,更在心中种下了“知急救、学急救、懂急救、会急救”的种子。

图为实践队员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通讯员 曹墁妃 摄

(通讯员 李柔佳、王川婧君)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