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赛场上的“松弛感”哪儿来的?“小孩姐”“滑”出答案

奥运赛场上的“松弛感”哪儿来的?“小孩姐”“滑”出答案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7-31 17: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滑板是从上届奥运会开始设立的新项目,本次是第二次亮相奥运赛场。这项活力四射的运动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02:10

巴黎奥运会的滑板赛场设在塞纳河边协和广场临时搭建的场地。在这片区域里,还将举行自由式小轮车、霹雳舞和三人篮球这些新加入奥运会的项目。

女子街式决赛,是滑板赛场产生的第一枚奥运金牌。当天的比赛座无虚席,各国观众随着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表现不断欢呼喝彩,后来甚至做起了足球赛场常见的人浪。

中国滑板队拿满了巴黎奥运会女子街式的三个参赛名额,这支队伍就是小将挑大梁,三名队员分别是:13岁的朱沅铃,14岁的崔宸曦,以及自称老将的19岁的曾文蕙。三名队员练习滑板的时间并不长,而且都是转项而来。参加了两届奥运会的曾文蕙是从武术转项,最终获得第四名,创造中国队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的崔宸曦,从轮滑改练滑板也仅仅四年。

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在偌大的比赛场地中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每一次成功,现场观众都会向运动员致以最热烈的喝彩声。而每一次失误后的摔倒,运动员们也不会惧怕失败,当他们转身爬起来继续比赛时,观众们也不毫不吝惜地奉上最热力的掌声。

中国滑板队队员 崔宸曦:就是感觉很喜欢吧,做成了动作之后就会很开心。

中国滑板队队员 朱沅铃:做成动作之后会很有成就感。

中国滑板队队员 曾文蕙:可能就是那种挑战让人感到很刺激。那种无谓的精神,还有做成动作的那一刻,它的一种魅力。

不仅仅是中国队员,参加此次巴黎奥运会滑板比赛的各国运动员,很多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在赛场上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努力拼搏超越自我,享受比赛,可能就是滑板这项运动赋予所有人最独特的魅力。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