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7月30日电(记者 彭娜)“在这里,我们种活一颗树苗就像要养育大一个孩子一样不容易”,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贡井林场场长火彦君这样说。但65年来,以火彦君为代表的一代代造林人,通过艰苦卓绝的付出,在贫瘠、干旱、荒凉的榆中县北部山区造林13万亩,创造了让世人赞叹的绿化奇迹。
7月28日,“我们的家园 幸福美好新甘肃”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贡井林场,听林场人讲述这段绿色传奇。场长火彦君算是第四代造林人,他还记得21年前初来贡井林场时满眼所见都是“光秃秃的山”,条件异常艰苦,护林员们住的是窑洞,“交通靠腿,通讯靠嘴”。北山的黄土塬上终年缺水,队员们用水窖来集流雨水饮用,“水里头有点羊粪蛋也不稀奇”。
在这样严酷恶劣的条件下,造林队伍不仅克服了吃住行等生活难题,而且攻克了一项项造林技术难关。针对黄土山的土质、地形,摸索改进整地方式,保护原生植被,他们采用“微创式”的造林模式,独创了一个个“鱼鳞坑”。经过多年实践,林场探索出了云杉、侧柏等乔木和柠条、红柳等灌木1∶1混交林栽种模式,既丰富了植被种类,还减轻了病虫害风险。经过十几年的种植管护,如今的榆中北山,天蓝草绿,降雨量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改善,现在巡山时经常能看到成群的岩羊、野鸡等,甚至红外线相机还记录下了豹子在贡井林场活动的身影。
火彦君说,他现在的愿望就是“让更多的山头变绿,让绿色延伸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