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青海邀“澜湄” 以创新举措点亮文旅新征程 2024多彩贵州·第十七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再出新招

携青海邀“澜湄” 以创新举措点亮文旅新征程 2024多彩贵州·第十七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再出新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7-29 18: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即将揭幕的2024多彩贵州·第十七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以下简称“大展”),将首次设立“主宾国”,并邀请“澜湄国际影像周”入驻。来自“主宾国”日本的6位摄影师,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着贵州,他们拍摄的展现“贵山贵水”的精彩照片将亮相大展;“澜湄国际影像周”举办地青海省作为“主宾省”,则带来了反映“澜湄合作”国家独特风光和多样性文化的精美影像作品。

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将大展的国际化进程推向了新的高度,也为大展注入了更多元的文化元素。

2024年多彩贵州·第十七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入展作品 泰国曼谷水上集市 许云华摄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文明互鉴彰显文化自信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本次大展设立“主宾省”和引入“澜湄国际影像周”,是一项极具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举措,为本届大展带来了更多元的主题与内容、更高水平的国际参与、更广泛的传播与更深入的文化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了大展“国际化”与“在地文化”的链接,让“多彩贵州”通过“澜湄国际影像周”平台“走出去”。

2014年11月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在中国的倡议下,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建立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简称“澜湄合作”)。随着澜湄合作的深入发展,文化交流成为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澜湄国际影像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以电影之光、图片之韵、纪录片之深邃,编织着澜湄流域国家间文化交融的斑斓画卷。

借助影像艺术这一超越语言、跨越国界直观的表达方式,大展向世界展示着贵州山川之美、民族之韵、人文之光,提高了贵州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是贵州“各美其美”文化自信。而携青海、邀“澜湄”的创新举措,则展现了贵州“美人之美”的开放心态,这正是贵州开放心态和文化自信的体现。当贵州与青海、澜湄携起手来,多彩贵州的炫丽民族风吹向青海和中南半岛,大美青海的壮阔、澜湄五国的异国风情也将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贵州观者眼前,真正展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正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在这里,每一帧画面都是传递情感与理解的使者,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共鸣,不同地域的文化瑰宝交相辉映,它们以独有的魅力诉说着各自的故事,让观众在光影交错间,直观而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多元与和谐共生的美好。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十六年来,大展以光影为笔、匠心独运,深刻勾勒出贵州原生态文化的独特韵味,彰显了贵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助力贵州树立文化自信,让多彩贵州的故事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悠扬回响。

2024年多彩贵州·第十七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入展作品 缅甸曼德勒清晨 许云华摄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以影像为媒构建对外文化交流新高地

海纳百川,聚势向前。

十六载奋进之旅,大展宏图之志未曾稍减,矢志不渝地深耕于“多彩贵州”这一品牌沃土之上,以文化为媒,以交流为桥,匠心独运,大展搭建起了贵州与世界对话交流的新舞台。

一路走来,大展借力中国新闻社遍及全球的深厚资源,足迹跨越五洲四海: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日本,直至遥远的埃及与南非,一场场精心策划的原生态文化盛宴,不仅让海外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贵州的非凡魅力,更通过组织国内外摄影精英深入贵州腹地采风,以镜头为笔,细腻生动地描绘并传扬着贵州故事,成长为贵州对外文化宣传的新桥梁:

2008年大展初设,就有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幅海外作品参展,被誉为“世界摄影盛会、民族文化荟萃”;

2009年,大展新增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主办单位之一,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总代表Abhimanyu Singh盛赞贵州通过影像这一独特视角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

2010年,《第三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获奖作品集》出版,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重要外宣品,通过我国驻外使领馆送往世界各国、各地区,大展逐渐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这十六年里,大展共计收到来自全球数十万(幅/组)影像作品,先后引入了《亚洲IPA摄影组织:十五人年轻摄影师联展》、《14个古老非洲原始部落影像展》、《孟加拉的童工》等一系列海外主题作品展,这些充满文化深度与审美魅力的海外主题展,不仅丰富了贵州的文化生态,更成为贵州观众足不出户便能洞见世界、感受多元文化的宝贵窗口。

同时,大展与国际各大摄影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前后有时任美国传媒摄影协会主席艾利·布莱克曼、英国著名人像摄影大师福格斯·格里尔、俄罗斯塔斯社代表奥尔加•库里尔金娜、新西兰摄影史学家约翰•B特纳、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摄影系教授五月虎等相关领域的国际知名人士来到贵州,他们通过镜头捕捉、传播贵州的点点滴滴,同时也带来了各自国家的文化元素和创作理念。双向互动的交流模式,不仅向世界展示了贵州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更促进了贵州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十六年来年,大展始终以开放的心态,构筑了以影像为媒的对外文化交流新高地,通过影像艺术丰富的镜头语言,多维度、跨时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贵州的奇绝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播贵州的同时,也从中汲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养分,丰富了贵州的文化内涵,增强了贵州的文化自信。

2024年多彩贵州·第十七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入展作品 老挝占巴寨孔恩瀑布 赵汀摄

万里蹀躞、发展为归,助力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千般文化、交流为本,万里蹀躞、发展为归。

十六年来,大展的专业性不断提升、国际化日益彰显,不仅铸就了行业内的卓越地位,更荣耀地跻身于贵州省“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对外宣传标志性项目,成为连接世界、展示贵州魅力的生动名片。

在刚过去的2023年,以“跨越·通往世界的桥梁”为主题的第十六届大展充分发挥影像艺术的独特优势,真实、立体、直观地展现了贵州万桥飞架的壮阔图景,这不仅是一场光影的盛宴,更是一个展现贵州成就的世界交流平台。当这些作品漂洋过海,远赴日本、英国、德国海外巡展,参观者无不惊叹于贵州“世界桥梁博物馆”的风采,纷纷表达了想到贵州旅游的热切愿望。

2022年,第十五届大展创造性地采用了影像艺术与溶洞相结合的展出方式,影像作品与亿年溶洞的跨时空诗意对话,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来自英国的嘉宾摄影学者伊利奇·杰森·保罗表示:“之前都是在博物馆看展,这一次的摄影展居然在洞内,很精彩,很出乎意料。之前有很多朋友已经来过这里并向我推荐,他们总是告诉我贵州有多美,这一次来到这里觉得不虚此行,来这里感受到的一切都是迷人的。”

再往前追溯,一场场盛大的影像文化之旅在贵州的土地上留下了璀璨足迹,它们不仅覆盖了繁华的贵阳城,还深入至毕节秘境、仁怀酒香深处、镇远古镇的悠悠历史长河、郎德苗寨的原始风情画卷,以及旧州古城的岁月沧桑之中……

这份对贵州原生态文化的不懈聚焦与探索,不仅让全球目光聚焦于贵州独特的人文魅力与自然奇观,更似一把精细的雕刀,深刻挖掘并丰富着贵州的文旅资源,为贵州铺就了一条通往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坚实之路。

2024年多彩贵州·第十七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入展作品 柬埔寨 李志雄摄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

当时间来到2024年,贵州文旅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迎接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第十七届大展以“贵州:影像中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主题,旨在赋能“多彩贵州”品牌,推动贵州文旅产业升级,助力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书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

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

这是一场关于梦想的远航,更是贵州文旅在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伟大实践。(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大展组委会办公室|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