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脉中华 | 中国考古博物馆里的寻龙之旅

2024-07-25 16: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

勇猛无畏的气概

福泽四海的情怀

强大无比的力量

“龙·中华民族的图腾——

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

是中国考古博物馆

联合全国22家考古文博单位

共同推出的一次特展

生动呈现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的

发展演变脉络

带领观众深入了解“龙”

作为中华民族图腾

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刘国祥首先带同学们参观了

中国考古博物馆的“超级国宝”

绿松石龙形器

绿松石龙形器是二里头文化的杰出代表

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细小绿松石组成

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

厚度仅0.1厘米左右

形象生动、色彩绚丽

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

在我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

是中国龙形象演化进程的关键节点

玉猪龙是中华龙的本源

它头部较大,精细雕琢,双耳竖起

双目圆睁,吻部前噘,多数褶皱明显

身体蜷曲呈现环状

这种造型取意

无穷无尽、无始无终

代表生命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成为红山文化礼制的最重要载体

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千年前的彩绘龙出现在

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纹陶盘上

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

这件陶盘褐色胎

内壁及盘心涂黑色陶衣并磨光

内壁用红彩绘蟠龙纹

陶寺彩绘龙纹陶盘

是迄今在中原地区所见

蟠龙形象的最早标本

也是陶寺时期

已经出现王权和国家的

实物象征

在本次展览中还有历史各个朝代

不同的珍贵文物

见证了中国龙文化的演变

看完展品之后刘国祥副院长带大家来到

展示北海九龙壁的图片墙前

讲解了龙形象的最高形制

北京北海公园的九龙壁

用琉璃、彩绘、砖雕

等材质和工艺制作

是建筑最精、构图最美的

双面琉璃龙壁

中国考古博物馆里的寻龙之旅

让五位年轻人深刻感受到

龙形象历经岁月流转不断演变

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的民族记忆里

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和精神图腾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