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经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多措并举 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2024-07-24 18: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总体要求,济宁经开区行政审批局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最优服务效率,最佳营商环境”为目标,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围绕以施工许可为起点,竣工验收为终点,全力提高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效能,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提升服务、优化办事流程等方式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助力重点项目建设“提档加速”解决企业难题,释放企业活力。

一、精简合并事项,审批服务简约化。深入实施“流程再造、服务创新”行动,在制度、流程、模式上敢于“打破常规”,对工程建设项目各类手续办理流程再改造、环节再归并、时限再压缩、费用再降低。一是探索应用“并联整合”,项目开工实现“一件事”。通过施工许可证办理取消用地批准文件等前置材料,施工图审查合格文件等釆用内部调阅等举措,将企业申请材料由18项减少为5项。同时,通过优化办理流程、强化部门协同等方式,将施工许可阶段审批时限由累计22个工作日压缩为1个工作日,联合验收阶段办理“市区一体”推进打造“济小验”服务品牌,提升工程建设领域政务服务效能,促进了企业竣工投产“提速”;并对于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下或者总投资额在100万以下的项目免予办理施工许可;强化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互认共享,优化业务流程,100%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此外,将施工图审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审查费用由企业支付转为财政负担,为企业减负,切实做到让企业“减负加速”。

二、强化数字赋能,审批服务智能化。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以“一窗系统”“中介超市”应用为核心,赋能多个投资项目审批场景应用,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一是推广全程在线审批。推行工程建设项目“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信息共享”全程电子化办理新模式。利用大数据赋能,对网办系统内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各阶段办理进度实时监测,对超出规定审批时间的项目“亮灯”预警提醒,全面把控项目审批周期。二是完善网上中介超市。积极引导中介机构入驻网上中介超市,提供工程建设类中介服务。项目申报企业可通过中介超市“货比三家”,自主选择最合适的中介机构。

三、立足企业需求,为审批服务添动力。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导向、结果导向,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紧盯企业项目需求,坚持上门问需,为项目手续办理进行全程“一对一”帮办服务,提前梳理项目开工前所需办理的各类手续,明晰时序环节,一次性告知企业批前手续清单,优化申报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实现项目审批“加速度”,以最优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项目落地更快、发展更好。一是建立重点项目工作台账,精准掌握企业需求。对重点事项、难点堵点问题实行帮办代办制度,一企一策、量身定制、差异化制作“服务套餐”,实现从“一对多”到“多对一”“部门围绕企业转”“团队围绕项目转”,为建设单位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服务。2023年累计为30余家企业提供帮办服务,节省企业跑腿次数。二是跟踪“帮办代办”,全程超前“主动服务”。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自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备案始,即主动对接、跟踪服务、帮办代办,向企业详细讲解全流程建设手续办理节点、要点,做到提前一步、超前服务精准解决企业难题。变“坐等企业上门”为“主动服务”,2023年以来上门为企业提供现场指导、项目预审、解答疑惑等服务,现场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0余个。三是主动靠上服务,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对重点项目实行专人包保,定期调度项目进展情况。2023年以来,累计配合主管部门为21个重点项目对上争取资金约40亿元,努力让“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效益”。(供稿:济宁经开区行政审批局)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