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文旅”靠人民——洛阳老城区积极践行新理念扎实走好新文旅发展之路

来源: 掌上洛阳
2024-07-18 10: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坚持“人民文旅”靠人民

——洛阳老城区积极践行新理念

扎实走好新文旅发展之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4日晚,万余名身着古装的各地游客漫步在洛邑古城,裙裾飘飘、团扇遮面,仿佛穿越时空,梦回隋唐。

2023年以来,依托洛阳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厚旅游资源,老城区深刻践行“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新文旅理念,以汉服妆造为引领,推动文旅市场持续火爆出圈。去年,该区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20亿元。

经过一年多的深入实践,老城区进一步强化共识:文旅“火爆出圈”,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离不开洛阳市委市政府谋划的新文旅产业路径,也离不开数十万老城人民的共同拼搏,“人民文旅”靠人民在老城得到了生动诠释。

发展“人民文旅”,路径靠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近年来,全国各地文旅纷纷发挥各自优势“放大招”,老城区立足“老城实际、文化实践、人民需要”三个着力点,牢牢把握住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这条正确路径,努力把“流量”变为“留量”。

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

老城区县级领导带头下基层、进社区、开座谈,与群众代表、企业商户、专家学者面对面聊出路、聊想法,讨论老城文旅发展方向。经过广泛汲取人民智慧,老城区委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出发,注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发起成立洛阳汉服研究院,研究制定《全面发展“人民文旅”的工作意见》,全区上下抓新文旅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方向越来越明确。

思路定了,方向明了,人民首创精神在老城文旅发展的实践中充分涌流——

为顺应文旅产业从“资源为王”向“创意为王”的转变,洛邑文旅公司推出智慧文旅程序“行走老城”,游客凭一部手机就能VR全景漫游:大象映画婚纱摄影店负责人杨峰把握婚纱旅拍新风向,打造“风起洛阳”系列主题汉服婚拍场景,备受新人推崇;汉服产业火爆后催生“簪娘”“跟拍师”等新职业,85后家庭主妇杨夏文自学非遗绒花,不仅月入过万,还成了真正的非遗文化传承人。

和他们一样,如今在老城区,企业、商户、群众纷纷想点子、出主意,持续打造游客“常来常新”的客流密码,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目标:为老城文旅长红贡献智慧和力量。

发展“人民文旅”,实践靠人民共同参与

当前,旅游城市都正在加速向城市旅游转型,场景引流成为拉动消费主要手段、情绪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面对这些颠覆性的变化,对于一座城市、一次旅行的体悟感,已不仅仅局限于景区本身,还包括交通出行、饮食住宿及当地对游客的贴心度等综合因素。

老城区在实践中,越来越体会到一个有品质、有温度、有善意的城市,才是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工农社区的群众自发将自家闲置的民房改建成民宿,既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也为游客解决了住宿问题。“拥军八姐妹”志愿服务队联合50名志愿者,在洛邑古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门口设立暖心驿站志愿服务点,为游客提供爱心绿豆汤、应急药品、旅游咨询等便民服务,提升游客舒心暖心的文旅体验。景区商户纷纷在自家店门口搭起帐篷、放置板凳、提供免费热水,让游客能够驻足休息。

“洛阳人太热情了,服务也很周到,下次还会带家人来!”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称赞,一条条暖心的视频,表达着游客对老城人民热情的认可。

在古老又充满魅力的老街老巷,老城人民通过向外地游客释放善意,彰显出文明新风,为游客们编织出一段又一段美好的旅行记忆,为老城文旅市场的持续火爆添砖加瓦。

发展“人民文旅”,品牌靠人民合力塑造

文旅品牌不仅仅是地方形象的象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能够激发游客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塑造叫得响、立得住的文旅品牌,离不开人民的口口相传和共同努力。

来一次洛邑古城,赴一场汉服之约。围绕“梦里隋唐,尽在洛邑”品牌定位,洛邑古城投资超千万建成灯狮画桥、香罗幔天、隋唐集市等30余处互动场景。在抖音、微博等平台上,有关洛邑古城汉服体验的话题热闹非凡,全网话题播放量累计达到33亿次,洛邑古城持续位列抖音汉服热搜榜榜首。在小红书上输入“洛邑古城汉服”,可以看到数万条分享笔记,“梦里隋唐,尽在洛邑”品牌持续擦亮,并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路线。

人民不仅是品牌的推广者,更是品牌的创造者。

结合牡丹种植优势,牡丹种植大户围绕“文旅+牡丹”农文旅融合,推动国花牡丹走出国门、香飘海外,持续叫响“洛阳牡丹甲天下”品牌。从牛肉汤到洛阳水席,从真不同、宴天下等老字号品牌到瑞幸、喜茶等快消品牌。从打造“盛世隋唐”“非遗文化”等500余家特色各异的主题民宿,到开发洛邑书签、非遗毛笔、瓷艺牡丹等100余类特色文创产品,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在精心打造彰显文化底蕴的新业态、新产品,全力塑造了“食尚老城、乐宿老城、畅行老城、漫游老城、嗨购老城、潮玩老城”的品牌形象。

“洛阳老城这个名字就代表了它生活文化的底蕴,它就是为旅游而生的一个平台,一定要围绕老字做文章,统筹好保护和开发,把老字这个品牌擦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站长石自社说。

发展“人民文旅”,成效靠人民集体评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全面发展“人民文旅”,最终目的必然是为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简言之,人民群众满意,才是老城文旅成效的最大肯定。

文旅的火爆,群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日子越来越好了。

比如,新生社区通过盘活闲置楼宇,引进亚朵等酒店7家,发展了一大批汉服店和写真馆,带动年集体收入七百余万。

比如,天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实现了涅槃重生,每天客流量达7000人,跨年夜吸引超3万年轻人来到园区狂欢。

还比如,经营两家汉服馆老板李冰洋,旺季时候月收入可达15万,他逢人便说以前想都不敢想。

“现在老城文旅火了,游客越来越多,我们都赚到了钱,日子也越过越好,我们现在就盼着,政府能再多想点点子,让我们这个旅游市场一直这么红火下去,让更多人来看看我们老城,给我们老百姓也带来更多实惠。”工农社区的居民张大姐代表了许多老城人的心声。

“老城文旅取得的成效,是深刻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的体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实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效由人民评判,为新时代文旅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人民文旅’的成功经验。” 洛阳汉服研究院院长马胜杰如是说。

洛报融媒·掌上洛阳客户端 记者 李东慧

责任编辑:付璇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