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职业学院主动聚焦高端化工产业发展,整合政行企校四方资源,联合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省化工专指委和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国瓷新材料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建立联席会,校企双方法人代表任联席会主席;聘任专任教师担任院长、企业技术研发主管担任副院长,下设教学科研部、就业培训部,负责产业学院具体运行;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畅通校企沟通渠道;形成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和实体化运行机制,在人才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共建产学研创服平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聚力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校企协同育人,打造人才梯队
学校针对新材料专业方向,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坚持职业岗位能力、职业创新能力、职业行动能力“三能引领”,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将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与跟岗实训、岗位实习有机结合,将安全意识、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培养过程,通过自我评价、学校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四维评价提高育人效果,形成“在校通识教育—校企交替实训—企业岗位实习”三段式培养模式。培养“现代学徒制”学生762名,培育齐鲁工匠后备人才133人,25%毕业生进入中国500强企业就业,有力支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针对企业无机化学反应生产工和化学检验工岗位,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职工培训,并对企业就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进行职业技能“回炉”培养,构建企业技能人才梯队。“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育国瓷职工42人,企业本科生研究生职工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回炉”学习480余人。
拓展合作内容,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加大智慧教育资源投入,数字化赋能实训基地建设,面向区域石化行业重点产业,构建集化工安全、基础技能、专项技能、虚拟仿真、综合技能、拓展技能6大功能模块的数字化化工实训基地。以实训基地为主体,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900多万元,建成新型功能材料“中试车间”和分析检测线,涵盖企业技术研发、学生技能提升和职业素养教育功能,填补了新型功能材料领域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空白,形成兼具生产、教学、实训、培训、研发、创新创业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实训实习基地。依托实训实习基地,学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与化学分析检测产业对接、化学分析检测过程与工业分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对接、企业分析检测岗位与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对接,形成“专业—产业—专业”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接轨。
依托产业学院,搭建服务平台
学校以产业学院为依托,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与国瓷功能新材料公司共同遴选合作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搭建产学研创服一体化平台,校企共组项目团队,共同开展技术、产品研发。校企共同遴选合适项目转换为教学项目,学生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参与各类项目,以作品、产品、市场(第三方)来评价学习效果。部分学生可以根据特长和职业爱好选择挑战性、创新性项目,提升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打牢根基。产学研创服科技平台向行业、企业开放,在检测认证、委托和联合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助力企业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承担纵向、横向课题研究8项,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咨询、项目评审等44次,校企合作研发具有除尘功能的空气质量检测器、便携式总烃分析仪等项目,开发乳光效果的玻璃陶瓷及其制备方法等,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项。合作获批山东省新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等3个,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图片由王丽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