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节特别的课堂——海安市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正在将干枯的树枝、柔软的棉花、废旧的纸盒等巧妙组合、剪裁、粘贴、装饰……制作出一个个温暖又独特的鸟窝。孩子们把自制的鸟窝放到小区的草地上,自家的窗台上,挂在校园的树枝上。他们翘首以盼,希望自己亲手做的“巣”级温暖的鸟窝能够得到鸟儿朋友的青睐。
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增强爱鸟护鸟意识,海安市实验小学二年级部开展了“我和鸟儿有个约会”跨学科项目学习活动。孩子们观察鸟儿,发现自然之趣;了解鸟儿,探究自然之奇;歌咏鸟儿,感悟自然之美;爱护鸟儿,建构自然之恋。他们在体会生命灵动之美的同时,自觉承担起保护鸟类资源的重任,用爱心和行动表达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海安市实验小学建校于1907年,百余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学校自2012年起致力于项目学习实践,2022年上半年,学校“基于项目学习的共生文化课程建设”项目成功入选江苏省学校文化内涵建设项目。学校围绕一以贯之的共生文化追求,尝试构建并实施指向人与自然共生的“自然生态课程”、指向人与社会共生的“和谐合作课程”、指向人与自我共生的“生命关怀课程”,力图使校园充盈共生文化的气息,让每一位学子在共生文化的濡染下,学会适应未来,学会拥抱世界。项目学习具有个性化、团队式、联系性、创造性的特点。个性化学习包容个体各美其美;团队式学习催生彼此美人之美;联系性学习彰显关系美美与共;创造性学习鼓励主张和而不同。因此,项目学习是开展共生文化课程实践的最佳路径。
学校从课程建设的高度整体谋划项目学习的内容与建构,让项目学习课程体系呼应和指向共生品格的养成,按照个体共生意愿的三个维度设置了五个学习单元。
“与自然共生”启迪儿童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与社会共生”分为“科技之新”“文化之韵”两个单元,抓住科技与文化两个核心的社会元素,让孩子们感受科技的魅力,感受民族文化之魂。“与自我共生”分为“生活之美”与“生命之迹”,引导儿童审视自我,观照内心,品味生活之美,享受生活之趣。
基于项目学习的共生文化课程旨在让孩子们在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中开展共同体学习,彼此协作、团队发力,走向高阶思维,走向深度学习,共同创生学习成果。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与文化进行交往与对话,涵养共生品格,塑造高尚德性,面向未来,拥抱世界,为实现“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梦想筑基。(图片由海安市实验小学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