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说】环境种族主义危害深远!美媒:高温热浪恐对少数族裔和贫困人群更致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7-11 13: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7月11日电 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的数据,截至当地时间9日,美国约有1.62亿人处在高温警告之下,约等于美国总人口的一半。美联社(AP)8日的报道指出,美国历史上被“划红线”的社区和低收入地区在面临极端高温时更加脆弱。

现年66岁的鲁本·贝里奥斯(Ruben Berrios)生活在纽约市南布朗克斯的一个低收入社区——莫特黑文(Mott Haven),这里超过90%的居民是拉丁裔或非裔。他深知一个残酷的真相:在极端高温面前,居住地可能关乎生死。每年夏天,南布朗克斯都会成为纽约市“最热地”之一,气温比不到一英里外以白人为主并且更郁郁葱葱的上西区和上东区要高出4.5摄氏度。

美联社(AP)报道截图

一份美国城市死亡率报告显示,高温是全美与天气相关的死亡的首要原因,平均每年悄悄夺走350名纽约人的性命。贝里奥斯在老年人社区中心(该中心是指定的降温场所)打台球休息时回忆起最近的一次热浪说:“我失去了两个亲近的人”。

文章写道,数千万美国人正面临着严重的热浪,但在大城市,有色人种和低收入居民遭受的高温袭击最为严重。在纽约,非裔居民死于热应激的比例是白人的两倍。纽约自然保护协会执行董事比尔·乌尔费尔德(Bill Ulfelder)表示:“纽约市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是非裔美国人,但因高温死亡的人中却有一半是非裔美国人,存在着极不成比例的情况。”

全美各城市的死亡记录显示,高温造成的死亡沿着社会经济和种族界限分布。报道指出,1995年,一场致命热浪造成芝加哥739人死亡,大多数受害者是穷人、老人和非裔。去年,在包括菲尼克斯在内的亚利桑那州马里科帕县,尽管非裔居民仅占全县人口的6.8%,却占与高温有关的死亡人数的11%。

环境正义倡导者将这种不平等现象追溯到数十年来的歧视性住房政策,尤其是“划红线”政策——20世纪30年代,美政府根据种族对社区的投资价值进行评级,并拒绝向少数族裔购房者提供抵押贷款的做法。

美国的贫富分化对其社会具有破坏性威胁。(作者:中国日报 蔡艨)

为少数族裔社区贴上“风险标签”的做法限制了几代人的资源,还使这些地区缺少公园和绿化,并影响了居民如今对高温的感受。在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红线划分地图与纽约市卫生部门最近绘制的高温脆弱性地图进行比对后可以发现,地区分类方式与居民最有可能死于高温的地区之间存在惊人的相关性。

乌尔费尔德指出:“那些‘热岛’——它们确实就在那些美国历史上被划红线的社区,而那里正是需要绿化的地方。”城市热岛效应,即植被稀少、铺设大量路面的地区比周边地区更容易积聚热量。他所在的莫特黑文在20世纪30年代被评为“D”级,原因是“危险”。对于相邻的莫里萨尼亚社区,房主贷款公司(Home Owners’ Loan Corp.)将“非裔和波多黎各人的渗透”以及“过时的房屋”列为“有害影响”。

如今,南布朗克斯的人均绿地面积是纽约市最低的,且发电厂、垃圾处理站和高速公路纵横交错,造成严重的噪音和空气污染。居民面临着婴儿死亡率高、认知问题、心脏病和哮喘发病率高等问题,且这些情况加剧了人们面对高温时的脆弱性。环境正义组织“南布朗克斯团结”执行董事阿里夫·乌拉(Arif Ullah)说:“南布朗克斯的环境种族主义一览无余。”

全美各地都发现了类似的不平等现象。2022年,波士顿大学对从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到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和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115个大都市地区进行分析后发现,在非裔、西班牙裔或拉丁裔居民较多的地区,空调不太普及。

此外,即使是在避暑的地方也存在风险,例如在南布朗克斯生活了9年的塞琳娜·奥利瓦里亚(Selene Olivaria)提到,她曾带着9岁和4岁的孙辈前往游乐场的喷泉处乘凉,但在那里,阿片类药物极为泛滥,以致于有吸毒者甚至在浴室里注射毒品,她担心孩子会捡到针头。

乌尔费尔德表示:“低收入、有色人种社区,通常是移民社区——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地方。”有专家表示,极端高温很可能成为未来常态,绝不能低估它。去年,美国经历了自1936年以来最多的热浪。科学历史学家琼斯还表示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44年的热浪将比现在严重得多。”

(编译:马芮 编辑:高琳琳 齐磊)

【责任编辑:马芮】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