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普 肩负起人民生命健康的使命与责任——走近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健康科普小兰书团队

做科普 肩负起人民生命健康的使命与责任——走近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健康科普小兰书团队

来源:每日甘肃网 2024-07-05 09: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6月26日下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三病区示教室,正在进行的是健康科普小兰书团队的科普宣教活动,团队负责人孟文勃教授和三病区主任岳平分别面向病区的患者和家属进行了《急性胰腺炎公众与患者手册》和《消化系统疾病心理应对手册》相关内容的介绍。

孟文勃教授进行《急性胰腺炎公众与患者手册》讲解

这是2024年该团队集体开展的第二次科普宣教,第一次是3月12日,当时,团队对院内的消化系统内外科共7个科室的患者和家属进行了科普手册讲解,在病区示教室通过面对面形式集中进行介绍,在病房内一对一进行介绍,发放纸质版手册,提供二维码下载电子版,引导关注团队专属公众号“健康科普小兰书”查阅科普文章,该公众号目前已发布团队编写的5本健康科普手册。

刘琦副主任医师进行《消化系统疾病心理应对手册》讲解

除了科普手册的推广应用,团队还不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画图、视频,甚至模型的形式向患者讲解发病的原因、治疗的方式、患者的获益及相关风险。

前置健康,以科普把握生命先机

为什么一定要进行健康科普,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医师、在读外科学博士冯舟舟深有体会,“当遇到突发急症或意外伤害时,快速识别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开展有效的急救措施,争取‘救命的黄金时刻’,是挽救生命、减少损失的首要任务,现学现用肯定是来不及的”。他认为,“健康科普应该要前置,要面向普通公众”。对此,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急危重症片区科护士长何成英,深有同感。她说,二十多年的临床工作,让她深感到,健康科普可以让很多疾病提前预防,提前诊断,能够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何成英护士长在科普讲解大赛会场外进行手册发放和讲解

众志成城,以团队协作推进科普事业

健康科普仅靠单打独斗、单枪匹马是很难持久的,组建团队势在必行。说到团队,兰州大学图书馆张晓文老师谈到因为自己的一次生病经历,不经意创造了一个契机,和主管医生对共同进行健康科普达成了共识。于是,2020年,成立了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及消化外科成员为主的健康科普工作室,并于2024年正式更名为“健康科普小兰书”,张晓文作为该团队的创始成员,日后陆续担任了团队编写的5本健康科普手册的主编。该团队除了固定的成员,还有因为不同的科普需求而临时加入的成员,比如因编写《急性胰腺炎公众与患者手册》,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的教师、医护人员加入了团队。同时,兰州大学图书馆也于2021年开启了科普阅读作品征集展示活动,全年不间断开展,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校内阅读推广品牌活动。

张晓文老师进行健康科普手册讲解

跨界联动,以使命凝聚各方力量

多单位多学科协同创新,让科普跨越了地域、跨越了学科,让科普作品有了更多的普适性。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肝胆胰中心护理团队是在同行专家推荐下加入的健康科普小兰书团队,她们认为参与科普作品创作以及应用,培养了护理团队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水平,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医患关系,也增进了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了相关业务的融合。

江苏省人民医院呈列的团队编写的健康科普手册

视觉夸夸营主理人Sunny说:“张晓文老师说有一个公益的健康科普项目,如果能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呈现,一定会吸引、帮助到更多人。听到可以‘帮助’人,我的眼睛就亮了,我们视觉夸夸营社群里有00后,也有60后,这一群零美术基础的小伙伴,因为喜欢写写画画这种消遣方式而聚在一起,而如果这样的方式,除了治愈自己,还可以帮助到别人,那我们的画笔可是会发光呀!就这样一拍即合,我们召集了20多人的项目组做了第一个项目,在团队的邀请下,又参与到了第二个项目,很荣幸我们的画笔能够在健康科普的道路上,发出它的光,也期待它能创作更多的作品,照亮更多人。”

更接地气,以科学性与趣味性扩大受众

做科普,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科普什么?怎么科普?那么,如何编写一本兼具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健康科普手册,就提上了日程。长期从事指南研究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主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耀龙教授,给了团队很多方法学指导。《急性胰腺炎公众与患者手册》(三个版本)的制订依据2010年后30余部国内外急性胰腺炎临床诊疗指南/共识及其他相关文献,由团队45人历时1年多编写完成。《消化系统疾病心理应对手册》(两个版本)针对医护和公众的不同需求,增加了相对应的测评量表。

趣味性也是其中重要的考量因素,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豆雪蕊,是两本健康科普手册的插画主创人员,她喜欢把生硬的专业知识用插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够参与到科普作品的创作中,发挥自己的专业和特长优势,对她来说是一件兴奋和引以为豪的事情。她说:“创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文字内容如何转换为插画形式,如何准确呈现,让受众不产生误解,甚至误导,必须反复推敲,并由团队其他成员确认。”她认为参与插画创作的过程,既是一种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检验,更是一种个人成长,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医学生参与到科普创作中去。

线上线下,以多渠道传播科普知识

线下,团队以医院门诊大厅、健康管理中心作为科普前哨,门诊部候诊大厅、住院部示教室作为主要阵地,住院部健康教育宣教栏、病房作为主要场所,将1110份《急性胰腺炎公众与患者手册》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酒泉市人民医院等11家医院进行了线下推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访谈、调研、反馈,团队继续编写了《消化系统疾病心理应对手册》,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山东省高密市人民医院等省外医院,庆阳市人民医院、定西市人民医院、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平凉市崇信县中医院、临夏县人民医院等14个市州的市级和县级医院,兰州市铁路东村社区、费家营社区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科普宣传。

线上,在兰州大学图书馆网页、微信公众号、团队专属公众号“健康科普小兰书”发布科普知识,还通过期刊进行传播,《急性胰腺炎公众与患者手册》漫画版和视觉呈现版分别于2022年2月和3月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生活与健康》杂志刊登,该杂志发行量为每月20000+。以该作品推广应用撰写的案例《多学科协同创新 多渠道强化覆盖》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展的2022年健康促进医院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优秀案例奖,该作品还同时荣获“甘肃省健康科普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图文类二等奖。新甘肃客户端、甘肃文化影视频道、兰州日报等媒体对于手册编制应用情况的宣传报道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线上科普的延伸。  

近几个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失眠门诊刘琦副主任医师时常奔赴省内各医院和社区进行手册宣传,他说“临床过程中,很多人对情绪障碍、心身问题持回避态度,我们以全新的科普方式,提供另一个视角,让公众知道了更多提升自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途径。”

持续输出,以责任担当提升科普质量

岳平主任对于团队的部分健康科普工作进行了介绍,他说:“团队目前已经完成论文《公众与患者健康科普手册的编制和应用》的撰写工作、会持续更新‘健康科普小兰书’公众号,并会陆续完成《胆囊疾病公众与患者手册》《肝脏疾病公众手册》《消化系统疾病饮食手册》等编写工作。”

“健康科普不应该是一项阶段性工作,而应该是日常工作,需要持续输出,目前视频内容是我们的一个短板,将来会在科普形式和传播渠道上探索更多的可能性,相信未来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消化系统疾病图文和视频科普内容跟大家见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三病区张勇副主任医师表现出对科普的极高热情。

共筑生态,以高质量科普助力全民健康

孟文勃教授作为健康科普小兰书团队负责人,同时也是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金城首席科普专家,对于健康科普,他身体力行,更是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健康科普的行列。

他说:“如何能够营造一个积极、主动、专业的健康科普氛围,除了科技工作者要有志愿者精神以外,还需要一些制度保证,比如2023年,中国科协首次在中央单位设立并开展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一个持久、相对稳定的科普团队需要有事可做,可做之事有价值、有意义,结果可量化、可衡量,在我们的努力下,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团队,并会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持续输出内容。科普跟科研、临床、教学都不同,未来,我们会不断提升团队整体的科普能力,不断创新科普形式、拓展科普渠道,为全民健康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