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健康是农作物绿色发展的基石,作物轮作可以调节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增收。近年来,张家界不断探索烟叶和粮食、蔬菜轮作种植模式,有效改善土壤生态,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带动烟农收入稳步增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烘烤完的金灿灿的烟叶)
在慈利县零溪镇燕子桥村烟叶烘烤工厂,金灿灿的烟叶已经烘烤完毕即将下炕。“我们今年全村总共种植烟草500亩左右,能有120万的劳务费,每个老百姓可以增收一万二千块钱左右。今年通过开展专业化服务烘烤,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可以达到增加收入40万。”慈利县零溪镇燕子桥村党总支书记王金华激动地说道。
燕子桥烟稻连作片区今年种植烤烟有一千多亩,目前全市第一批烤烟已经开烤。待7月中下旬烟叶采收完毕后,这些土地会马上种上晚稻。烟农祝自利今年种了300亩,眼看着丰收在即,他高兴地说道:“我已经种了21年的烤烟,这个烤烟还是大有作为的,有前途的,能够赚到钱,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零溪镇燕子桥烟稻连作片区)
烟田旁边是整洁的游道,小桥流水、鲜花环绕。今年,慈利县探索开展烟旅融合发展,打造粮烟协同产业综合体,以多元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在桑植县竹叶坪乡金龙村野牛湖烟叶+N轮作示范基地,300亩烟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我们通过前期的多次深入调研和试种,以市场为导向,打算在种完烟之后,种植樱桃萝卜、大头菜以及羊肚菌等作物。力争达到每亩8000元收入目标,为烟农和村民增加财富。”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驻金龙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盛毅介绍。
(金龙村“烟叶+N”轮作示范基地)
金龙村积极打造“烟叶+N”轮作示范基地,有效构建以种植烟叶为主、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采用订单式的运作模式,切实带动当地村民增收,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我种了100多亩,效果、形势还不错。”桑植县竹叶坪乡金龙村烟农杜慎宝查看完烟田的长势,满意地说道。“等到这个烘烤结束完以后,驻村工作队还会指导我们进行产业轮作,再增加自己的收入,我觉得这个还是很可观。”
桑植县以“烤烟+雪茄烟”融合发展为引领,以“烟叶+N”多元化开发为特色,扎实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通过技术创新赋能优质烟叶培育,积极探索符合山地特色烟叶产业发展之路,真正实现稳产业、美乡村、富农民。
在永定区合作桥乡八家村,这里的烟叶正处于打顶抹芽阶段,今年合作桥乡有十几位烟农是第一次种植烟叶,59岁的新烟农王章斌就是其中一位。“原来常年在外面打工的,现在年纪大了想回家做点事,看着人家种烟,都有钱赚,我就想试试看能不能赚钱。”说起为什么想到种烟,王章斌憨厚地笑着说道。
(金龙村“烟叶+N”轮作示范基地)
合作桥乡去年组织村民外出考察烟叶产业,今年开始正式种植,王章斌感觉不错,种植了五十多亩。烟叶成熟在即,烟站技术人员估算,王章斌的烟叶至少能有二十多万元的收入。
“就是从整地开始,都是技术人员负责上门给我们做工作。什么烟苗啊什么药啊都是他们技术人员推广了我们才用的。虽然是第一次种烟,但是对技术方面完全不用担心,每次都是上门服务的。”王章斌说道。
今年以来,合作桥乡将发展烟叶产业作为助力集体经济、乡村振兴的新兴产业来抓,推进烟叶产业向纵向和横向发展,探索烟草产业赋能集体经济新模式。永定区合作桥乡党委委员副乡长王晓天介绍:“我们全乡共发展烤烟870亩,其中烟稻轮作562亩,山地烟有308亩。全乡今年新建烤烟房52座,今年烤烟预计会为我们带来收入380万元以上。”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传统农业产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烟叶种植作为我市重要的富民产业,通过不断探索和产业融合,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保证烟粮双丰收,让烟农端稳“手中碗”,鼓起“钱袋子”。(图片由汪薇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