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起,铁路部门对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杭长段,杭深铁路杭甬段4条高铁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票价实行优化调整,原来固定、单一的票价机制调整为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场化票价机制。
此次高铁实行市场化票价机制,有人担心会“一刀切”,事实上,这不是铁路部门第一次实施“浮动票价”。2020年以来,先后有京沪高铁、厦深高铁、成渝高铁、南广高铁、京广高铁京武段等多条既有线路实行了市场化票价机制,新开通的高铁线路同步实行了该机制,价格杠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高铁列车性价比优势更加明显,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的比价关系也更加合理,有效引导了旅客错峰出行,促进了客流均衡化,平衡了市场供需,综合运输效能得到提升,市场反响较好。
据了解,此次实施票价优化调整的4条高铁线路分别于2009年至2014年间开通,这些高铁列车运营十余年来,始终维持票价不变。在此期间,随着高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线路运维养护和硬件设施采购配备、作业人员用工等运营成本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固定单一、票价机制已完全不适应高铁可持续发展。此次票价调整,有利于缓解高铁运营成本压力,对于高铁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此次票价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旨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利用价格杠杆,引导旅客错峰出行。这些高铁在不同季节、日期、时段客流有高有低,每逢运输高峰期热门车次往往“一票难求”,冷门车次往往“吃不饱”,既造成旅客集中出行、客流不均衡,又造成运力资源浪费。实行市场化票价机制后,冷门车次折扣票价更低,热门车次执行公布票价,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以武广高铁为例,这次执行不打折票价的均为上座率较高的列车,而执行打折票价的均为上座率较低的列车,促使客流更加均衡,在有限的运力资源下,能够服务和运输更多旅客。
笔者认为,高铁票价优化调整是一场“双向奔赴”。一方面,更好推动高铁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让旅客得到更多实惠、有更多选择,充分体现了铁路部门积极适应市场、主动求变应变的智慧,也彰显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和初心。(张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