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丨小泥偶见证运河兴盛,大产业带领村民致富

来源:顶端文博
2024-07-03 09: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顶端新闻记者 张弋

把一块小小的泥巴变成泥偶对于手巧的人来说,并非难事,但如果要给泥偶加上一条“可吹奏”属性,试问还有几人能做到?然而,大运河浚县段旁的一处不起眼小村落里,村里的男女老幼人人皆可捏出能吹奏的小泥偶。这座小村落便是有着中国泥塑第一村的杨玘屯。

据了解,泥咕咕是河南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被形象地称为“咕咕”,孩子们都喜欢玩。2006年,泥咕咕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产保护名录。

有着“中国民间泥塑第一村”之称的河南浚县杨玘屯村,曾是大运河流经的地方。由于常年河水的冲刷,形成了非常适合制作泥塑的黄土胶泥,这里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泥塑的手艺。

泥咕咕和古时候的运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说,古时候大运河经常有商船航行,两岸经常有调皮捣蛋的孩子往船上和河里扔石头。船家只得在岸上买许多泥咕咕,遇到调皮的孩子就把泥咕咕丢给他们,孩子拿到泥咕咕,自然也就开心不调皮了。这是运河文化中非常有意思的景象,也促进了浚县泥咕咕的发展。

目前,西杨玘屯泥咕咕文创产业股份合作社已经成立,现有泥咕咕工作室20个,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5人,市级传承人20人,村中艺人15人。按照将西杨记屯打造成泥塑文化研学基地的发展思路,规划了泥塑艺术展馆、泥咕咕千人体验中心、泥咕咕文化研学中心等项目,并与浚县古城、大丕山风景区联合,大力发展泥塑体验游、研学游等项目,努力打造中国特色泥塑文化村,让“泥咕咕”成为浚县文化旅游的新名片,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责任编辑:王辉】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