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黄家埠镇位于杭州湾南岸,是一座有着江南灵秀之美的水乡城镇。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繁盛、环境优美。“红色通道”是黄家埠镇十六户村的闪耀红色名片。抗日战争时期,时任中共余上县委书记兼浙东纵队余上特务营政委的谢飞曾率领部队进驻十六户村,指挥部队与日伪军作战。由于群众基础好,作为余姚上虞结合部出海口的十六户村成为抗日队伍北出南进的重要渡口,也是抗战物资生产、集散的重要基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淞沪工委领导的武装,南渡杭州湾抵达十六户村再往浙东,作为中共余上县委秘密联络点的十六户村,为浙东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黄家埠镇全面梳理各河道水系现状,专项推进“美丽河湖片区”创建工作,先后对严家江、诸家桥江、五车堰江等河道水系实施护岸提升、河埠头拆件、绿化建设等工程。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设置植草沟、绿化带、透水沥青等设施,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实现海绵城市效益。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把水环境治理放在重要位置,全域推进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等工程建设:定期清理水面漂浮物:在相关河道近岸栽种能吸收水体污染物的水生植物,有效净化水环境。充分融合河道沿线景观节点,积极打造与美丽城镇、田园风光相融合的河岸景观。
黄家埠镇还在各河道沿岸新建70余个农业灌溉泵站,实施高效节水管道灌溉工程,工程极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美化人居环境,成为2023年、2024年浙江省级民生实事工程。水系联通的五车堰村近年来通过基本农田退草还粮、规范市场经营增加集体收入、实施文化礼堂新建工程、乡贤助力乡村发展等方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横跨高桥江,始建于明代,相传为正德皇帝下江南时由八个官员建议建造的八仕桥历经多个世纪,仍然在高桥江上巍然屹立。始于清道光年间,井面由整块红石材质建成的庙湾古井,汇集三股清泉,水质清净甘甜,时至今日依然被十里乡邻誉为解渴之甘露。故居、古桥、古井等黄家埠水系沿岸的众多历史文化建筑,共同积淀起一代代往哲先贤的无穷智慧,为“美丽黄家埠河湖片区”留下弥足珍贵的水文化印记。
青山入镜湖,蓝天连碧波。南倚山峦、北环湖田,位于黄家埠镇杏山村面积达一万两千多平方米的杏山湖,是姚西北为数不多面积超万亩的湖泊之一。全长3公里的环杏山湖健身步道、湖心岛休闲公园等景观设施和“鹦·歌燕舞、山·明水秀”的规划定位,让杏山湖成为周边居民和游客修养身心、怡情山水的河湖水旅文化目的地。红色文化长廊、生态景观长廊、美丽庭院等新时代水美乡村建筑群,铺展各河湖水系沿岸,共同绘就黄家埠立足山水优势,以“水旅”促“文旅”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共富共美的动人画卷。(干政史 段梦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