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耿马:乡村振兴新“丝”路 养蚕织就致富梦

临沧耿马:乡村振兴新“丝”路 养蚕织就致富梦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6-25 17: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把“短、平、快”的蚕桑产业作为“幸福产业”来抓,在边境幸福村大力发展桑蚕养殖,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助农增收。

近日,在耿马县孟定镇大水井村蚕茧收购点,前来出售蚕茧的村民络绎不绝。“今天卖了381公斤蚕茧,收入近2万元。再过10多天,我又可以卖第三批蚕茧了。”前来出售蚕茧的村民李跃忠高兴地说。

“我们村种植桑树280亩,有20户农户养蚕。种桑养蚕周期短、见效快,很多村民都看好这一产业。我今天卖了103公斤蚕茧,有5200多元的收入。”大水井村监委会主任曾凤祥介绍。

收购点当天共收购大水井村及周边村(社区)村民出售的蚕茧2852公斤,产值14.4万元。

耿马县于2022年5月引进蚕桑产业,在孟定镇边境幸福村推广种桑养蚕。截至目前,已有6个村(社区)158户农户种植桑树2114亩,目前长势良好,共完成养蚕8批245张,收获蚕茧7212.85公斤,农户获利共计348924.9元。

据了解,按照耿马县“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县种植桑树2万亩,养蚕4万张左右,年生产鲜茧1600吨以上,蚕桑产业收入预计达8800万元。2024年,耿马县将以争取实施边境村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村项目为重点,围绕创新推动边境村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以蚕桑生产“轻简化、高效化”为中心,探索“党支部+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新型蚕桑生产经营模式,带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当地群众增收步伐不断加快,助力乡村振兴。(通讯员:彭联钢、贺海俊)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