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麻精药物等成瘾性物质犯罪网上和网下交织更为紧密 将进一步加强源头防治

最高法:麻精药物等成瘾性物质犯罪网上和网下交织更为紧密 将进一步加强源头防治

来源:chinadaily.com.cn    2024-06-25 16:59
来源: chinadaily.com.cn
2024-06-25 16: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北京6月25日电 针对当前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案件呈上升态势,6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副庭长欧阳南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实践中,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品种较多,目前出现列管麻精药品、非列管麻精药物及被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的"笑气"三类并存的局面。同时,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网上和网下交织更为紧密,"互联网+物流寄递+电子支付"等非接触式手段成为此类犯罪常态,"人、钱、毒"分离的特征更加明显。此类犯罪还产生诸多此生犯罪,如吸食依托咪酯导致交通肇事、危害公共安全等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利用麻精药品的镇静、麻醉等功能实施强奸、抢劫等犯罪的案件亦不鲜见。

欧阳南平表示, 当前相关涉案物质来源多样,既有境外走私入境的,也有境内医疗机构流出的,还有个人加工制作的。此外,件分布地域化特征明显。从统计数据看,2020年以来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案件数量排名靠前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东等经济发达省份。

对于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治理,要坚持惩防并举、综合施治。欧阳南平强调,"防"比"打"更重要,"源头治理"比"末端惩处"更管用。人民法院一方面坚决依法严惩此类犯罪,突出打击重点,聚焦打击锋芒;另一方面,坚持能动司法,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充分发挥司法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制发司法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堵漏建制,筑牢防止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流失脱管的制度堤坝;也开展禁毒法治宣传,揭示成瘾性物质滥用危害,让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正确认知成瘾性物质的毒品属性,从思想意识上远离毒品、拒绝滥用。

此外,借助网络实施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案件高发多发,犯罪分子勾连交易、发布售卖信息、传播犯罪方法、支付收取毒资,网络已成为此类犯罪新的平台和渠道。特别是随着物流寄递业的快速发展,犯罪分子大量借助国际寄递、国内物流快递甚至同城跑腿等方式走私、贩运毒品。此类犯罪"人、钱、毒"相分离,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对司法机关侦破案件、收集证据及审查认定证据提出了新要求。

欧阳南平表示,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惩治网络涉毒犯罪,积极应对犯罪手段网络化带来的挑战,绝不允许网络空间成为涉毒"法外之地"; 会同公安、检察机关针对网络涉毒犯罪的证据,特别是电子数据的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加以规范,并对网络涉毒犯罪的管辖问题进一步加以明确。

人民法院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针对在审判过程中发现的个别网络平台监管不严、邮政寄递企业执行"三项制度"不力等问题,及时发出司法建议,助推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提升治理效能。对于其中涉嫌违法犯罪的,向相关职能部门移交有关线索。

【责任编辑:党超峰】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