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24 16: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是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农业领域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近年来,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天气气候更加复杂,极端降水、台风、高温、寒潮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特别是区域性、阶段性洪涝干旱灾害明显,严重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成为当前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在提升农业气候韧性、有效防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在国家政策措施方面,2022年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明确了优化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格局、强化农业应变减灾工作体系、增强农业生态系统气候韧性、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举措。在农业应变减灾方面,初步建立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科学评估灾害影响,提前制定防灾救灾预案,降低自然灾害影响。通过加强重点区域监测预警和统防统治,努力将区域主要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在农业科技支撑方面,梳理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科技需求,依托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加强技术研发,如开展适应极端气象条件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储备、选育推广高产耐逆优质良种等。同时,推广节水抗旱作物品种和覆盖、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旱作节水技术,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在国际多边合作方面,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银行(WB)等国际组织共同实施多个气候智慧型农业国际合作项目。项目针对东北、华北粮食主产区,以及青海高寒草原等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因地制宜推广精准施药技术与统防统治、秸秆科学还田、草原免耕补播等气候智慧型农业生产技术,优化了农业生产系统,有效提升了农业气候韧性,取得了保证粮食安全、适应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三赢”效果。

当前,气候变化已对中国农业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随着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我国粮食安全威胁的不断加大,亟需进一步提升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一是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水平。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根据气候变化趋势调整作物品种布局和种植制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强化农业应变减灾能力。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的影响评估,完善灾害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提前发布灾害应对指南和预案,强化易受灾地区物资储备。三是加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科技支撑。支持种业创新和产业化应用,选育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耐干旱、耐高温、抗病虫害、抗严寒等高产优质广适农作物新品种,加强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防灾减灾与适应技术培训。四是提升适应气候变化的粮食安全保障。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继续提高永久基本农田的建设水平,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时,积极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工程师 魏欣宇)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