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发挥“头雁”效应 引领就业促增收

安龙:发挥“头雁”效应 引领就业促增收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4-06-24 11:15
2024-06-24 11: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安龙县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积极打造“安龙加油雁”人才服务员劳务品牌,人社部门通过遴选,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示范带动强、促进就业多、帮助增收高的劳动者或经营主体作为“头雁”,充分发挥其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等优势,带动群众实现高质量就业。

“我们合作社培育的水稻苗壮实、生长力强、宜机化程度高、产量也不错,每年都有很多农户来我们这里取苗。”近日,记者来到贵州盛禾农业现代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招堤街道海庄村育苗基地,负责人李龄菊拿着绿油油的水稻苗毯向记者介绍道。

今年33岁的李龄菊是安龙县土生土长的布依族农民,2009年,在外务工的她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在发展烤烟产业过程中,她发现传统种植成本高且效率低,于是,她开始探索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

“要想提高效率,还得要把农机用起来,提升机械化程度。”李龄菊说。于是,她便开始摸索在各生产环节中投入农机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刚开始,李龄菊考取了拖拉机操作证,开着农机到处搞服务,用三年时间累积了一批农户资源。

随着拖拉机作业服务量的增加和服务面的拓展,李龄菊整合资源,于2021年成立了贵州盛禾农业现代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基地+工厂化育苗+农户”的模式,为企业、农户提供各环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2022年,全省主推水稻全程机械化和油菜毯状机械育苗移栽试点时,李龄菊带领合作社成员筹款购买了7台插秧机、2台流水线播种机、70000个育苗毯盘、5000个育苗钵盘和1台油菜毯状苗移栽机,从耕、种、管、收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圆满完成了水稻全程机械化和油菜毯状苗机械化育苗移栽任务。

在金色的田野上,李龄菊以其卓越的贡献和辛勤的劳作,荣获了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贵州省三八红旗手、贵州省最美农机手等称号,她的合作社也获得了贵州省优秀农机从业单位等荣誉。她的名字,如同田野上盛开的花朵,散发着芬芳,充满力量。如今,在安龙县农机服务和农作物育苗上,李龄菊的合作社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每年的春种、秋收、夏管护等环节,各地农户都争相前来合作社购苗和农机服务。由此,合作社每年在农机服务和育苗环节带动就业600余人。

头雁是雁群的领队,承受着前行最大阻力,带领着雁群砥砺前行。“安龙加油雁”的“头雁”更是承担着引领群众稳就业促增收,飞向美好生活的重要任务。安龙县好家净劳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安龙本土的劳务公司,自然也是“头雁”之一。

近日,记者跟随加油雁就业服务小分队走进贵州昌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了解该公司生产情况和用工需求。公司总经理胡良平告诉记者,近段时间,公司订单增多,人员不足,好家净劳务服务公司了解情况后,筛选符合要求的200名劳动力前来,解决了公司的用工难题。

“好家净的劳务服务非常好,给我们公司解决用工难题,输送过来的劳动力我们也会有专业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劳动力稳定上岗。”胡良平说。

安龙县好家净劳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于2018年成立,属于国有劳务公司。好家净公司负责人毛雄在脱贫攻坚的光辉岁月里,曾担任县内一安置区党支部书记,以坚定信念和满腔热忱,引领着辖区群众踏上了新生活新征程。他带领搬迁群众共筑温暖新家园,创新思维,不懈努力,激发了新市民新活力,为他们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门路、找寻就业出路。任好家净公司负责人后,他充分发挥公司资源优势,以“人社+”村级标准化服务站、零工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等平台为载体,整合多方就业资源,畅通岗位供给、信息发布、劳务输出、稳定就业等内容,结合劳动者需求及就业趋向,开展就业专项服务,搭建群众就业“连心桥”,让求职者和用工单位实现有效对接、“双向奔赴”。

据毛雄介绍,去年11月,由县人社局牵头搭建、好家净劳务服务公司负责运营管理的安龙县零工市场和安龙县人力资源市场开始正式运行,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发布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线下构建服务大厅,内设求职(用工)登记、技能培训、劳动维权、零工就业政策宣传等窗口,不间断、常态化组织开展零工招聘会、零工驿站送岗上门、返岗直通车、现场参观选岗等活动,全方位服务企业、雇主及求职人员。

“以前找零工靠亲戚朋友介绍活比较少,现在我们加入零工市场微信群,企业有用工需求就会发布招聘信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工作,很方便。”近日,家住安龙县钱相街道钱相村的王应平通过零工市场轻松地在贵州金龙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一份零活,日工资在100元左右,他很是满意。

据了解,今年以来,安龙县好家净劳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组织劳务输出、零工市场、“人社+”村级标准化服务站、东西部劳务协作站等平台,向广东惠州、浙江、福建等地有组织劳务输出劳动力1500多人,与县内120多家企业合作,促进2300多人次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

如今,像李龄菊和毛雄一样的“头雁”有100多个,还有从外地到安龙投资兴业的“鸿雁”、返乡创业的“归雁”和处于起步阶段的“雏雁”,他们共同组成“安龙加油雁”,安龙县人社局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充分挖掘、培育、整合“安龙加油雁”,形成合力,全方位当好“安龙加油雁”人才服务员,全面释放品牌活力,“雁阵齐飞”有效促进安龙劳动力稳定就业增收。

唐金  龙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祝庆庆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