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行天下 能动未来 “CEO:与中国共成长”中外CEO对接活动在天津成功举办

6月21日,中国日报社联合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工信局在天津举办“CEO:与中国共成长”中外CEO对接活动。该活动以“智行天下 能动未来”为主题,是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的重要环节。

智行天下 能动未来 “CEO:与中国共成长”中外CEO对接活动在天津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21 22:3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21 22: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6月21日电 6月21日,中国日报社联合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工信局在天津举办“CEO:与中国共成长”中外CEO对接活动。该活动以“智行天下 能动未来”为主题,是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的重要环节。

6月21日,以“智行天下 能动未来”为主题的“CEO:与中国共成长”中外CEO对接活动在天津举办。中国日报 王壮飞 摄

该活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邀请了多名来自金融、科技、医药、航空等行业的知名跨国公司CEO和专家学者,共话中国在智能领域的新发展和新机遇,探讨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将如何重塑行业发展并为中外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和全新增长机遇。

知名跨国企业人士和专家学者在活动中纷纷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制造业数智化持续推进,中国工业大国、工业强国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瑞士全球金融集团赛德思集团董事长王雷(Rani Jarkas)说:“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创新技术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得益于抢占先机的支持政策的实施,以及过去两三年许多智能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他坚信,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他预计,在2030至2035年间,中国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将达到世界前列的水平。

中国德国商会(天津)董事、施洛特(天津)CEO墨柯(Peter Merker)表示,中国人对新技术持开放态度,中国具备非常好的资金和市场条件以及政府支持。他强烈反对对新技术的制裁,认为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制裁?不如,把手伸出来,合作!”他说。

对外经贸大学校长赵忠秀评论说,中国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工业基础,具备了完备的工业体系,而数智化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可以预期,数字化、智能化会为中国的产业升级、智能制造插上翅膀,为中国的工业发展进一步赋能,中国将为世界的产业发展和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当前全球制造业重新布局,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服务向优质化发展是大势所趋;要通过制造业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此次活动上,与会嘉宾对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天津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一致看好天津智能产业的发展前景。他们认为天津的高质量发展将给中外企业带来更多发展契机和成长空间。

罗尔斯罗伊斯大中华区总裁、中国英国商会名誉主席李安(Julian MacCormac)高度评价数智化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并表示罗罗将继续在中国投资,为客户提供其需要的服务和支持。

中国欧盟商会国家代表、埃尼集团全球副总裁、埃尼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乔瓦尼(Gianni Di Giovanni)认为,天津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作用。他表示,智能技术在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已带来诸多便利,预计未来两到三年里,智能技术的可及性将进一步扩大,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福祉。

英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郑荣昌(Peter Jeng)指出,AI等新技术的发展将提升贸易的透明度,促进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

艾杰尔-飞诺美中国总经理兰俊表示,中国在药品和医疗器械领域的智能产业发展迅速,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生产力显著提升,并且在前沿应用和新兴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中国的智能产业将在全球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海碳衡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ESG工作组专家黄彦翔表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门类,这为将智能技术整合到各个制造业领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天津的智能零碳港口和低碳工业园区是这方面非常典型的例子。

天津港集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等知名天津企业参加了此次对接活动,并与外资企业高管深入交流。

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天津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坚持政策先行、技术为先、产业发力、应用牵引,全方位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能级,努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2023年,全市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人工智能正加速赋能推进天津新型工业化,成为天津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与全新引擎。

据悉,赛德思集团旗下基金近日落地天津滨海高新区,并将在生物医药等领域与高新区开展产业投资等合作。

【责任编辑:党超峰】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