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达30%!日本爆发的“食人菌”是什么?

“食人菌”感染症病情发展非常快,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但是感染的初期症状易被误认为感冒。专家提醒,要关注有无手脚疼痛和肿胀,如果出现高烧谵妄或者伤口红肿快速扩散,应立即前往医院。

致死率达30%!日本爆发的“食人菌”是什么?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    2024-06-19 19:20
来源: 国家应急广播
2024-06-19 19: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

“食人菌”一词

频频登上社交媒体平台热搜

引起广泛关注

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18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日本今年报告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俗称“食人菌”感染症)病例数累计破千,达1019例,创历史纪录。

今年以来,“食人菌”在日本扩散速度明显快于往年,不到半年,该国报告的病例就已超过去年全年病例数。

这种名字吓人的感染症究竟是什么?

如何预防“食人菌”感染症?

一起了解!

致死率高达30%!

“食人菌”感染症是什么?

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介绍,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是一种突然发病的、由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败血性休克。

该病致死率超过30%,常伴有手脚坏死症状,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发展为休克和多脏器衰竭只需要24至48小时,因此其致病菌在日本被称为“食人菌”。

实际上,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细菌,每年冬春季在儿童中流行的链球菌性咽炎,以及夏秋季儿童易感染的传染性脓疱病和猩红热都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是链球菌所致侵袭性感染中最严重的类型。

△链球菌图像示意图

那么常见的致病菌为何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呢?一般认为宿主对于链球菌产生的肠毒素的免疫过激反应是“食人菌”感染症高致死率的原因之一。

“食人菌”如何传播?

两类人群要注意

传播途径

“食人菌”的传播途径一般为经鼻腔、咽喉黏膜的飞沫传播和经伤口等的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 老年人:与咽炎等普通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症易感染儿童不同,“食人菌”感染症多发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日本今年以来50岁以上感染者人数增多,尤其70岁以上的感染者人数比往年出现了大幅上升。
  • 有伤口或皮肤溃破的人:原本就有溃疡性皮肤疾病的人、最近接受过手术的人、最近感染过带状疱疹和水痘等容易导致皮肤溃烂的疾病的人、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常用止痛片或非甾体抗炎药的人需要格外注意。

早期症状像感冒

出现哪些情况需就医?

“食人菌”感染症病情发展非常快,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但是感染的初期症状易被误认为感冒。

早期表现

通常表现为发热、畏寒、腹泻、头痛、喉咙痛、肌痛、意识混乱和嗜睡等一般症状。

中晚期表现

在早期症状基础上,病情迅速进展,出现呼吸、心率增快,典型休克和多器官衰竭,严重病例即使给予治疗,仍会在24~48小时死亡。

专家提醒,要关注有无手脚疼痛和肿胀,如果出现高烧谵妄或者伤口红肿快速扩散,应立即前往医院。

如何预防“食人菌”感染?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

2. 在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

3. 谨防手脚的小伤口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并及时处理;

4.如果有旅行计划,出境前先了解目的地传染病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以日本近期激增的

“食人菌”感染病例来看

重症患者多为老年人

应注意加强防范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