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建交40年:走向全球合作,共促经济增长

阿联酋驻华大使:在阿联酋与中国建交40周年之际,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回顾过往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满怀信心地展望双方伙伴关系的未来。

中阿建交40年:走向全球合作,共促经济增长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19 15:3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19 15: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者: 阿联酋驻华大使 侯赛因·本·易卜拉欣·哈马迪

在阿联酋与中国建交40周年之际,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回顾过往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满怀信心地展望双方伙伴关系的未来。

这一重要时刻,不仅是两国友谊的见证,更是我们共同致力于促进国际合作和经济交流的象征。

自1984年阿联酋与中国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出现在1990年,阿联酋的开国元勋、已故首任总统谢赫扎耶德·本·苏尔坦·阿勒纳哈扬成为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首脑中第一位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元首。他受到了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接见,他的访问为两国基于共同利益和目标,发展多边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

得益于已故的谢赫扎耶德及其中国伙伴的远见卓识,这一充满活力的伙伴关系持续为两国带来好处,过去40年间双方签署了130多项双边协议和谅解备忘录便是力证。在近期阿联酋总统谢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殿下对中国的国事访问期间,阿联酋和中国签署了19项系列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以促进双方在旅游、工业、科技、媒体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多个关键领域的投资合作。这充分印证了两国关系日益加强并在各个战略领域深化合作的共同承诺。

本次国事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进一步,也为巩固阿联酋与中国的伙伴关系提供了更多机遇。

回顾历史,我们与中国的关系远不止四十年。它跨越数千年,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的时代——那条历史悠久的贸易路线不仅促进了商品流通,还实现了思想、文化和创新的共享。这条著名的通道为古代中国以及沿途国家,包括我们所在的地区,带来了数不尽的益处。

在纪念这段合作历史的同时,阿联酋已成为现代版“丝绸之路”——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者。该倡议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经济合作,推动着新的伙伴关系形成,并促进了跨越国界和文化的协作。

这些蓬勃发展的合作关系成果显著:现在越来越多阿联酋青少年和成人参加汉语课程,阿联酋学生前往中国深造学习的机会不断增多,以及通过阿联酋中国文化中心等机构开展的旨在促进两国人民之间更紧密联系的众多活动。

显而易见,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已飞速发展为如今稳健且多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2023年,我们两国之间的非石油贸易额增长了12%,达到了令人瞩目的806亿美元。这一显著增长凸显了两国之间充满活力的经济伙伴关系。2003年至2022年期间,阿联酋在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总额高达114亿美元,主要涉及房地产、金融服务、绿色能源和交通等关键领域。同期,中国对阿联酋的投资达到了69亿美元,这充分凸显了双方经济关系的互惠互利特点。

阿联酋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远不止于贸易与投资,而是旨在共同构建一个更有韧性且互联互通的未来。我们致力于充分利用我们的资源和专长来支持彼此的增长与发展,这包括建立与清洁能源和创新低碳技术相关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推动我们迈向可持续未来的征程。这种相互支持在我们缔结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旨在进一步提升两国的基础设施和工业能力。

此外,阿联酋与中国在增进国际合作、造福全人类的道路上,始终秉持着深刻的共同承诺。我们以建设一个更加公平与繁荣的世界为共同愿景,积极参与联合国和金砖国家等组织。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推动对话、凝聚共识,确保在全球性议题如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平建设等方面,各国声音都能得到公正和充分的表达。在五月底于北京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上,阿联酋总统殿下与习近平主席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多边合作和交流。阿联酋坚信,建立维护稳定的桥梁对于全球而言至关重要,而中国与我们是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在这个面临前所未有的全球挑战的时代,阿联酋在总统谢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殿下的领导下,对重要议题保持明确而坚定的立场。我们坚定不移地倡导通过多边合作来应对各种挑战;我们始终强调对话与相互尊重的重要性;我们深信伙伴关系的力量能够推动创新,增强经济韧性,促进世界和平。我们与中国的合作,正是各国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的典范。

最后,在我们庆祝中阿建交40周年之际,我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与阿联酋的坚定友谊和紧密无间的合作。数千年的历史渊源,历经过去四十年间的不断深化,造就了今天阿联酋与中国之间坚如磐石的关系。我们始终坚信,双方的伙伴关系将在未来继续蓬勃发展,为我们的国家、人民乃至全世界带来更大繁荣与稳定。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