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评理|别让保护主义伤害中欧经贸合作大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14 16: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欧盟近日发布公告称,自7月4日起,拟在目前10%的关税基础上,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8.1%的反补贴关税。对此,中国商务部回应称,这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是制造并升级贸易摩擦,是以“维护公平竞争”为名行“破坏公平竞争”之实。

欧盟委员会(欧委会)此前声称是以公平的名义加征关税,但关税政策是如何出台的、未来将如何施行,却与“公平”二字背道而驰。

欧委会在宣布向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时表示,中国车企受益于“不公平的补贴”,会对欧洲的电动汽车生产商构成“经济损害威胁”。然而,欧委会却没有对所谓“不公平的补贴”能带来什么样的“经济损害威胁”做出回应,反而如中国商务部回应此举时所说的那样,“一手高举绿色发展大旗,一手挥舞‘保护主义’大棒,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

不同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被加征的关税税率各不相同,从最低的17.4%到最高的38.1%不等,这或与车企此前是否配合调查有关。而针对多家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的欧盟车企,有官员暗示称,由西方车企生产的电动汽车若从中国出口至欧洲,或将享有特殊优惠。

有官员承认,欧委会对反补贴的调查部分工作还在进行中,但欧委会仍选择仓促披露调查的初裁,这再次表明欧委会将电动汽车进口视为讨价还价的筹码。欧委会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也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表示,正在与中国当局和利益相关者商讨潜在解决方案。

商讨的结果将于2024年11月出炉,有人认为,最终的加征关税税率或将有所改变,甚至完全取消。哪怕局面无法改变,也阻挡不了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盟市场,加征关税只意味着欧盟消费者将为欧委会权力的游戏买单。

欧盟的官员们不应该用这样的手段将进口自中国的产品政治化,而是应该研究一下,欧盟的在华企业是否一边享受着比中国企业更多更好的支持政策,却仍选择高定价策略,以此获取丰厚利润,一边假装因中国竞争对手得到所谓的补贴而受到伤害。

中国政府或将发起反制措施,提高2.5升以上大排量汽油车的进口关税。鉴于此类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占有份额较小,此举的象征性大于实质性,这表明中国政府并不希望因此破坏与欧盟更广泛的双边关系。话虽如此,欧盟的行为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好处却是事实,欧盟官员绞尽脑汁让加征关税的决策和程序显得透明、公正,却只能凸显其胁迫意图。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汽车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增加关税会阻碍全球电动车贸易,对环保、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将助力欧盟在2030年达成温室气体排放量减至1990年的55%的目标。欧委会的做法是搬起石头砸欧盟的脚,阻碍着欧盟在绿色转型中抢占先机。

事态如何发展,还要看欧盟如何跟进加征关税的决定,而中国政府则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6月14日社论

原标题:Politicized protection hurts cooperation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曹静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曹静】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