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湘西 踏歌千年|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节主题晚会速写

神秘湘西 踏歌千年|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节主题晚会速写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2024-06-13 15:40
来源: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6-13 15: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杨元崇 通讯员 刘建 贺鹏

6月8日晚,细雨霏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芙蓉镇,湘西苗鼓铿锵而有力的声响,响彻千年古镇。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湘西主场活动暨第二届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节主题晚会,随着国家级非遗项目湘西苗族鼓舞、湘西苗族民歌的展演拉开帷幕。

“当地人没一个不会唱歌,几乎没一个不是出口成歌的歌手,对于他们,唱歌就是言语的一部分。”金庸在《民歌中的讥刺》一文中深情地回忆湘西。

苗族鼓舞《鼓迎四方》演罢,土家族器乐集萃《毕兹卡的节日》登场。

打溜子、咚咚喹等器乐,是土家先民留存在湘西这片神秘土地上不朽的经典,这些满含泥土清香的天籁,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大山子孙,从蛮荒走向文明,从黑暗走向黎明。

独树一帜的苗族民歌,不仅仅是爱情的倾诉、幸福的呢喃,它更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多声部苗族大歌《吉宝颂》吟唱积淀着历史的厚度,共鸣腔的谐振展示着文化的温度。

湘西崇山峻岭,居民家住深 山,千百年对山居环境的感悟,催生了湘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的奇妙技艺,锯木打榫的工匠跟随上梁披红的掌墨师,在吉祥如意的吟诵中,土家族上梁歌舞《梁歌不息》生生不息地构筑着一个民族的家园。

在灿若山花的湘西苗绣百花园里,被形象地称为“数纱”的苗族挑花一枝独秀,苗绣舞蹈表演《永远的数纱》它如水一样淡雅,如云一般柔美,丝线在灵巧的指尖编织出这世界上最温暖的时光。

湘西有被誉为东方戏曲活化石的辰河高腔,有山水间永不落幕的阳戏和傩戏,还有像林涛和泉声一样的山歌和小调,寂寞如烟,总被风吹散,快乐如花,山歌戏曲联唱《湘西声腔》总被雨滋润。

多情总是伴歌而生,勇敢总是崇武而行。苗族武术表演《武振苗疆》,体现了湘西先民筚路蓝缕,在风霜雪雨里,心怀家国、千里赴义,用热血酬报家国,用勇敢书写诺言。

苗画,是湘西用色彩书写的散文诗。苗画情景表演《画里苗山》生动再现“勾一弯蓝色月亮,晕出那长河两岸梦里故乡。”

苗族年节民俗表演《狮鼓调年》是一个民族在向阳而生,在铿锵起伏的鼓点声中倾诉成年年有余的祝愿和步步登高的心声。

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

各方宾朋和演员共同跳起土家族摆手舞,以此表达祈求风调雨顺、民安国泰的美好愿景。 热情澎湃的摆手舞,这是大地的和声、乡野的咏叹、泥土的呼吸,这是千年传承的华彩。

今夜无眠,芙蓉镇“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作者:杨元崇 刘建

责编:杨元崇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