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持续扩大深化医改成效 让群众看病从“有”向“优”转变

遵义:持续扩大深化医改成效 让群众看病从“有”向“优”转变

来源:健康贵州    2024-06-08 10:15
来源: 健康贵州
2024-06-08 10: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遵义市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资源从“有”向“优”的转变,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

4月底,凤冈县琊川镇吴女士工作时不慎被机器砸中,导致左手第三节远端粉碎性骨折。随后,琊川镇卫生院外科团队成功为吴女士实施了左手中指残端修复手术,最大限度保障患者手指功能。

凤冈县琊川镇卫生院医生为吴女士实施骨折修复手术

小病不出镇村、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病市内解决。吴女士的骨折修复手术,得益于遵义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动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近年来,凤冈县从人、财、物三方面加大了乡镇卫生院投入,为琊川镇卫生院新添置了CT、医用内窥镜、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同时,建设标准化手术室,县中医院派出专家长期坐诊,对卫生院医生进行培训。现在,医院能开场多项常规的一二级手术,让群众享受“医改红利”。

“如果放在以前,像这种粉碎性骨折肯定往县城走,根本不敢在卫生院治。”吴女士说。

医疗是民生之需,遵义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化顶层设计,出台系列政策文件,统筹推动改革重点任务。强化部门协同,建立了市县两级卫生健康、医保、药监等部门参与的“三医联动”改革会商机制,定期会商解决改革当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强化投入保障,将公立医院“六项投入”列入财政预算,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支出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3.4%。

遵义市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勇说,“改革最终目的是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让群众少花钱、少跑路。我们始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突出村稳、乡活、县强、市优抓改革,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问题。”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大厅

发挥市级医院龙头示范,辐射带动县乡村发展。遵义市以市级医院为引领,利用三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梯次带动县乡两级医疗服务能力。

5月16日,在贵州航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廖江荣指导下,赤水市人民医院成功为一名71岁的患者开展内科胸腔镜检查术,仅在胸壁切开约2cm的切口,在术中实施经胸腔镜胸膜活检术、胸膜粘连带松解、胸腔闭式引流术。而这项新技术,也是市域三级医院帮扶下,赤水市人民医院首次开展。

“强基固本,提质增效,推动县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遵义市创新推进52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对上承接县级医院,对下辐射带动片区共同发展,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治疗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

在习水县温水镇卫生院,通过成功打造县域医疗次中心,更新医疗设施设备,卫生院每天都有县级医院专家坐诊,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不少三级疑难复杂手术在乡镇就能解决。

习水县温水镇卫生院为患者实施手术

据习水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刘峰介绍,通过县域医疗次中心和医共体建设,近年来习水县基层医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就有39项,基层就诊率达62%。

遵义市作为整体推进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城市,因地制宜构建了“县级带中心、中心带一般”“突出中心、梯次发展”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新模式,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同时,健全医共体内行政、人员、财务、业务、药械、绩效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2023年,全市中级以上职称的医生下沉达到了1221人次,基层门诊量占比达到了57.4%,县域内住院量占比达到了77.4%。大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总额包干、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基层病种从37种增加到94种,逐步实现同病同价,引导患者到基层就诊,促进分级诊疗,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同时,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建强牵头医院,全市12家县级牵头医院已达到三级医院水平。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建设为乡镇卫生院分院或延伸服务点,由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负责。

“通过医改绩效薪酬机制,医护人员实行多劳多得,提高工作积极性,医护人员收入比以前翻了一倍,病人满意度也提升上。”琊川镇卫生院大兴院区医生程明庆说。

改革中,遵义市还注重人事薪酬改革,加大引才育才力度,建立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数管理制度,建立公立医院薪酬总量管理、院长(书记、总会计师)年薪和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合理确定、动态调整薪酬水平,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生查房

乡村医生是基层人民群众的健康守护人,为持续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真正发挥乡村医生的第一道“守门人”作用,遵义市将新进乡村医生纳入编制内管理,推行县招、乡管、村用,将乡村医生招聘纳入统筹公开招聘计划。

截至目前,遵义全市共有编制内乡村医生113人。从2021年起,全市村医定额补助标准每月提高200元,为符合参保条件的在岗村医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已有789名到龄退出岗位村医享受社保养老,切实解决后顾之忧。

湄潭县兴隆镇大庙场村村医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

据遵义市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21年以来,遵义市公立医院住院次均费用降低535.65元;职工、居民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平均报销比例分别达90.63%、71.64%;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从49.38%提升到57.43%,区域内就诊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全市258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总人次达到1126.45万人次,同比增长14.86%。

【责任编辑:陈丹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