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民宿激活乡村旅游“美丽经济”

绥阳:民宿激活乡村旅游“美丽经济”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4-06-08 10: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民宿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经济发展中蓬勃而生的一项重要产业。随着端午假期的来临,符合个性化需求的乡村民宿,成为绥阳县旅游业创新升级发展的重要风口,也成为各地游客短途过夜游的首选。

风暖昼长,万物并秀。初夏的绥阳,处处苍峦叠翠,坐落于温泉镇公平村的一栋栋乡村民宿鳞次栉比,在依山傍水的山林中,沿河两岸依次排开。漫步在河畔步道上,呼吸着清凉的空气,听闻鸟语花香,令人颇觉清爽。

洞庭旅居民宿是公平村最早发展起来的一批乡村民宿。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富饶的旅游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依托双河谷、地下裂缝和汇善谷温泉等A级景区,民宿负责人余恩喜看准了当地旅游产业蕴藏的发展潜力与商机,2019年便投资200多万新建了一栋五层小楼,35个房间装修风格清新典雅,店内精心的设计和如家的服务让全国各地的游客流连。这个端午假期,洞庭旅居民宿又迎来了一年之中繁忙的时期。

“我们民宿离双河洞景区比较近,景区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客流。我们平时也注重把服务质量、卫生条件等方面尽力做到更好,为游客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所以生意还是比较好的,今晚目前就已经满房了。”余恩喜告诉记者,除了线下的一些旅游团以及散客外,还有部分游客喜欢选择在美团、携程等平台进行提前预订。每当有游客在民宿住宿,他们便会向大家推荐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游客游玩归来后,和他们聊聊绥阳的风土人情,尝尝特色美食,这也让很多外地游客的旅程有了更多归属感,时间长了,每年都会有很多“故地重游”的固定游客来到温泉镇旅游住宿。

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如今,在温泉镇,一批具有乡土特色的田园乡村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就在位于公平村几公里的5A级景区双河溶洞,这里天然的溶洞景观,以及景区打造的洞穴探秘、洞穴绳降、岩壁探险、洞穴音乐会等多种新兴业态,让前来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单单是乡村民宿,景区内别具一格的客栈也早已预定一空。

“端午期间,我们双河洞景区门票作出了一系列优惠,推出了丰富的洞穴探险项目,这些探险项目供游客朋友们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体验,同时我们双河客栈的预定订单已经达到了80%,预估在端午期间能达到满房状态。”绥阳双河洞景区新业态事业部主管赵孝凯表示。

文旅融合,相互赋能。在“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中,住宿条件是关键,留住游客,需要的则是“民宿+”。为满足游客多样化旅游需求,绥阳县不断深挖本地旅游资源,发展多业态特色旅游,创新探索“民宿+康养”“民宿+美食”“民宿+研学”等模式,与旅游研学、探险体验、康养休闲等文旅项目深度融合、相互赋能,获得游客广泛好评。

“我是第一次来双河洞景区,双河客栈的外观是我想要的那个样子,全是实木结构,这个房间布局也很好,能看到外边的景观都是大山,被植被包裹着,相当的不错。”来自山东青岛的游客范小娇对双河客栈美轮美奂的建筑风格所吸引,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次正好是趁着端午节的时间来到了绥阳,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会选择再来一次绥阳这个地方,再体验一下双河洞景区,再去住一住双河客栈,感觉相当不错,这个地方是天然的森林氧吧,这个景区非常棒!”

在绿水青山中享受宁静,于蓝天白云下行走呼吸。如今,绥阳县各地乡村民宿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特色不断彰显,阶段性实现了从“点上萌芽”向“遍地开花”、从“单一吃住”向“多元经营”、从“各自为政”向“抱团发展”的转变。

目前,全县民宿、农家乐共300余家,拥有全国甲级民宿、省级金山级民宿、全省示范民宿1家双河客栈,有全国乙级民宿1家近仁阁客栈。

品牌形象是民宿产业发展的“强阵地”。提升民宿品牌价值和品牌效应,推动民宿从“养在深闺”向“名动天下”转变,是民宿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绥阳县着力把提升民宿产业品质作为立身之本,不断探索,建设更有特点、更有亮点、更有温度、更有情怀的品牌民宿,打造具有诗乡特色的精品民宿IP。

绥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海生 黄河鸥

【责任编辑:陈丹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