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向“新”而行,港通四海

2024-06-07 16: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如果说以“智”促变可以增强内生动力,那么向“绿”而行则能提升发展质效

继续擦亮智慧、绿色的底色,越来越多“干净、整洁、现代化”的港口将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提供强大支撑

走进山东日照港自动化作业区,巨型桥吊高高耸立,将集装箱从岸边货轮上稳稳抓起,精准码放在无人集装箱卡车上。随后,集卡沿固定线路自动行驶到仓储区。全程无人操作,繁忙而有序。

“最年轻”的5亿吨级港口,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年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一个从黄海之滨荒滩上起步的煤码头,何以后来居上、实现华丽蝶变?

港口还是那个港口,码头还是那个码头,依靠科技支撑、智慧赋能,便焕然一新,展现出澎湃活力。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东考察时指出:“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驱动,大力推进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对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

发展的“势差”,蕴藏着跃升的“势能”。港口的竞争力首在效率。今年1月1日,山东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每小时60.2自然箱,第十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从去欧洲取经时不让下车拍照,到捧回全球自动化码头最佳效率奖,青岛港科技创新团队的秘诀就是向新质生产力要动能。聚焦技术革命性突破,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不仅能大幅提高码头装卸能力,为提高吞吐量奠定基础,更可以通过降低船舶滞港率、货损货差率来提高服务附加值,吸引更多的货主与船东,从而开辟市场蓝海。

如果说以“智”促变可以增强内生动力,那么向“绿”而行则能提升发展质效。近年来,我国不少港口推动传统港区变生态园区。比如,河北黄骅港,每年要装卸2亿吨煤,便在抑尘技术等方面发力,如今港口早已看不到煤尘飞舞,煤污水也实现循环利用,港口人感慨,“以前晴天一身灰,现在白衬衫美美地穿,工作环境好,精神头更高。”作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不仅节省了用能成本,每年还能减少碳排放。面向未来,继续擦亮智慧、绿色的底色,越来越多“干净、整洁、现代化”的港口将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提供强大支撑。

港通四海,连接八方;港口兴,贸易旺。以智能化推动港口高效运转,以绿色化助力港口低碳转型,站在港口看变化,看到的是高质量发展活力奔涌;站在港口远眺大海,望见的是高水平对外开放动能澎湃。港口的转型升级,不仅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着更大作用,而且为更多地方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提供着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从集装箱到货轮,从一个港口到一片区域,以航线联通世界各地,更好发挥港口以点带面、以一域服务全局的作用,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的良性互动。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向“新”而行、向海图强,紧盯前沿科技,聚焦发展难题,走好自主创新之路,就一定能建设更多世界一流强港,培育竞争新优势,创造发展新空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7日 05 版)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